抑郁症心理治疗四:调整思维模式(一)进入健全的认知思维之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 美国心理学家A·T·贝克与弟子大卫·伯恩斯创立了一种新的心理疗法 。
这种疗法不是教患者调节情绪本身 , 而是教患者如何进行“内在的改变” , 即通过改变思考问题的模式来改变情绪效果 。 这就是如今依然具有影响力和应用价值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
抑郁症心理治疗四:调整思维模式(一)进入健全的认知思维之中
文章图片
美国一家颇具权威的抑郁症治疗机构对各种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 结果发现 , 有91%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在接受了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和人际治疗(IPT)之后 , 抑郁症得到真正缓解的 。
也就是说 , 对于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来说 , 药物疗法、CBT和IPT依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美国这一治疗机构的调查研究结果目前已经写入相关教材之中 , 足见其调查研究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
抑郁症心理治疗四:调整思维模式(一)进入健全的认知思维之中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无论一个人属于何种门派的治疗师 , 偏爱何种心理治疗理论 , 但如果他们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脱离了对患者认知模式的调整 , 那么他们的治疗一定会是失败的 。
认知行为疗法之所以有效 , 是因为人的认知活动与心境活动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 也就是说 , 有什么样的观念或思考模式 , 就有什么样的情绪效应 。
如今 , 认知行为疗法已经得到认知神经科学强有力的支持 。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证明 , 所有的认知活动在大脑中都能引起不同的神经生理学或生物学效应 , 认知活动既是心理活动 , 也是脑的生理学或生物学活动 。 现代心理学提出的“心—脑”统一学说似乎在认知治疗中得到最有力的印证 。
抑郁症心理治疗四:调整思维模式(一)进入健全的认知思维之中
文章图片
抑郁症虽然是一种心境层面的精神类疾病 , 但它的发生的确与患者错误的认知模式有相当大的关系 。 因此 , 任何针对抑郁症的治疗就无法回避地要涉及对患者认知模式的调整 。
这是抑郁症突破性治疗的关键途径之一 , 少了这一途径 , 抑郁症的治疗就有可能进入狭路或死路 。
虽然以改变和调整认知模式为主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 但这一治疗手段的实施并非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 原因在于每一个个体都有业已形成的思维习惯 , 而且这种思维习惯可能具有与之相应的脑生物基础 。
抑郁症心理治疗四:调整思维模式(一)进入健全的认知思维之中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治疗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又如何能够确保自己的认知是健全的呢?
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能不带有自我经验和情感倾向性 , 如果治疗者本身的自我经验和认知模式是有问题的 , 那么他们实施的认知治疗也就不可能是有效的 。
抑郁症心理治疗四:调整思维模式(一)进入健全的认知思维之中
文章图片
这样一来 , 实施认知治疗不仅给患者提出较高的要求 , 同样也对治疗者提出较高的要求 。
认知行为治疗的本质实际上是要将患者带入健全的思维之中 , 以避免他们产生更多的失真的思维 。
抑郁症心理治疗四:调整思维模式(一)进入健全的认知思维之中
文章图片
那么健全的思维又是什么样的呢 , 其标准到底是什么?
首先 , 我们应该承认 , 健全的思维必须是积极的 , 乐观的 。 世界上是客观的 , 世界上的事物也是客观的 , 但人们的眼光永远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 , 人们看待问题总会带着自我经验、价值取向和情感偏好 。
抑郁症心理治疗四:调整思维模式(一)进入健全的认知思维之中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我们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绝对不可能是客观的世界本身 , 而是我们意志的表象 , 或者是世界一部分特征(往往是我们在乎的那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