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 , 因为春天的气温升降不定 , 需要靠增减衣物来平衡人体的温度 , 才不会受到杂病的困扰 。 “春天孩儿脸 , 一天变三变 。 ”
冬季转入初春 , 乍暖还寒 , 气温变化又大 , 过早地脱掉棉衣 , 一旦气温下降 , 就难以适应 , 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 , 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 这时 , 病菌乘虚而入袭击机体 , 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 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
“春捂秋冻”最重要的原则 , 是不“捂”不行 , “捂”过了也不行 。 冬季一过 , 就早早地脱去棉衣 , 容易患上风寒感冒;穿太多又怕捂出汗 , 更怕捂出湿疹 。 因此 , 把握“春捂”的度就十分重要 。 那么 , 科学“春捂” , 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点呢?
春捂的益处
1、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 , 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 , 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
- 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
- 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 。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 , 不要过早脱掉棉衣;秋季气温稍凉爽 , 不要过早增加衣服 。
“春捂”究竟应该捂多少天呢?
专家表示 ,一般情况下 , 即使气温回升了 , 也得多捂7天左右 , 体弱多病或高龄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 , 身体才能适应 。
如果过早脱掉棉衣 , 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 , 因不适应而受寒 , 从而诱发疾病 。
春捂:能严防疾病
医学气象学显示: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 , 比如感冒、消化不良、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 。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急诊科主任表示:
“最近医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很多 , 冷空气刺激是主因 , 尤其是老年人 , 适应能力差 , 因为血管硬化更为严重 , 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 , 引起冠状动脉梗塞” 。
春捂讲究“上薄下厚
历来 , 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 , 也就是“春不忙减衣” 。 民间所谓的“二月休把棉衣撇 , 三月还是梨花雪” , “吃了端午粽 , 再把寒衣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 , “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 , 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 。 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 , 令人伤寒 , 霍乱 , 食不消 , 头痛 。 ”现在的人也早已认识到 , 如过早脱去棉衣 , 极易受寒 , 寒则伤肺 , 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 。 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多发季节 。 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 , 但感染后发病与否 ,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理 。 不忙脱衣 , “春捂” 得法 , 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 。 春捂温度:15度把握好气温 ,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 研究表明 , 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 , 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 也就是说 , 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 , 就可以不捂了 。 春捂:需要捂住这些部位
- 秋季养生保暖很重要 身体受凉会诱发疾病
- 老打嗝是怎么回事 打嗝也需警惕或是疾病盯上你
- 秋季养生汤 有效预防疾病
- 疾病|提醒:指甲若长成4种样子,可能是癌或疾病的信号,多留心观察
- 金桔配盐 能预防哮喘等疾病
- 心脑血管|同型半胱氨酸高,可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被称为“第4高”
- 功能|陈创荣医生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怎么引起的?
- 肾脏|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需要注意,这种疾病不得不防!
- 家长留意!5岁男童幼儿园午睡时猝死!这种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
- 疾病|皮肤容易干燥多吃这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