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蓟又叫萋蛛儿菜

晚清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小蓟 , 山东俗名萋萋菜 , 萋字当为蓟字之转音 , 奉天俗名枪刀菜 , 因其多刺如枪刀也 。 其根与茎皆可用 , 而根之性尤良 。 剖取鲜者捣烂 , 取其自然汁开水服之 。 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 , 宜保其新鲜之性 , 约煎四、五沸即取汤饮之 。 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 , 状如小枣 , 其凉血之力尤胜 。 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 , 开水冲服 , 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热者尤效 。 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 。 ”
小蓟又叫萋蛛儿菜
文章图片
小蓟又叫萋蛛儿菜
文章图片
小蓟又叫萋蛛儿菜
文章图片
小蓟的俗名还有很多:刺儿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青青菜、野红花、刺角、刺角菜、刺角芽、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刺尖头草、小刺盖、蓟蓟菜、萋萋菜、萋萋芽、七七菜、七七牙等 , 说明它分布广泛 , 南北皆有 , 且与人们的生活日用密切相关 。
小蓟为菊科蓟属植物 , 多年生草本 , 茎直立 , 有纵棱沟 , 上部有分枝 。 叶长椭圆形 , 叶缘有细密的针刺 , 叶片越老刺越硬 , 犹如小钢针一般 , 拔的时候得掐着根部拔 , 要不碴手 。 嫩茎和叶上都有稀疏纤细的蛛丝状毛 , 看上去毛绒绒的 , 黄县话称小蓟为“萋蛛儿菜” , 可能就是从这来的 。
小蓟又叫萋蛛儿菜
文章图片
喜蛛儿
黄县话里蟏蛸叫作喜蛛儿 , “蛛儿”读如就 , 称作萋蛛儿菜就是感觉其茎叶上的刺毛有点像喜蛛儿身上的体毛 。 黄县话还管马齿苋叫“家马蛛儿菜” , 长蕊石头花称为“山马蛛儿菜” , 石竹叫作“喜蛛儿花” , 我称它们为“四蛛儿菜” , 都因其与喜蛛儿有某些相似而得名 。 萋蛛儿菜的头状花序单生茎端 , 小花紫红色 , 每年春末夏初开花的时候 , 就像秃散开的毛笔 , 用手摸摸 , 柔软而富有弹性 。 它的地下匍匐根茎非常厉害 , 像旋花(即打破碗花)的根一样 , 又白又嫩 , 汁水丰盈 , 喜欢到处铺拉 , 一不注意就偷偷繁殖成一大片 , 开成了紫色花海 。 过去每个村都有泥场 , 要推土盖房垫圈 , 挖过土之后的生泥地缺少有机质 , 偏偏萋蛛儿菜就喜欢这样的地方 , 生长得热火朝天的 。 除了生地 , 撂荒地、路边也常能见到萋蛛儿菜的身影 。 苞米地里萋蛛儿菜也不少 , 去苞米地里拔兔菜时总能遇上 。
萋蛛儿菜嫩时可食 , 《救荒本草》“刺蓟菜“条:“《本草》名小蓟 , 俗名青刺蓟 , 北人呼为千针草 , 出冀州 , 生平泽中 , 今处处有之 。 苗高尺余 , 叶似苦苣叶 , 茎叶俱有刺而叶不皱 。 叶中心出花头 , 如红蓝花而青紫色 。 性凉无毒 , 一云味甘性温 。 采嫩苗叶煠熟 , 水浸淘净 , 油盐调食 , 甚美 。 除风热 。 ”黄县人至今仍是这样吃的 , 嫩萋蛛儿菜掐嫩茎叶 , 用开水料一下 , 再放凉水里浸 , 箍好切碎 , 用盐、花生碎、蒜泥、香油拌一下 , 就是春天里很有风味的一道野蔬 。 我拔兔菜时没少被萋蛛儿菜碴过 , 坚决不相信这玩意可以吃 。 后来有一次吃一道凉拌菜感觉不错 , “绵槐槐”的 , 还有一种鲜灵味 , 妈妈说是拌的萋蛛儿菜 , 从此我就吃了 , 但我一直没搞明白料过之后它叶子上的小刺哪去了 , 一点感觉不到碴嘴 。 除了凉拌 , 清炒、作馅儿包饺子包包子都可以 , 不过萋蛛儿菜最常见的吃法还是料一下馇小豆腐吃 , 口感绵软 , 味道鲜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