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消化道癌:技术上不能留遗憾 | 关注癌症早筛( 二 )


一篇发表在2020年12月《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上、来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的综述指出 , 尽管我国胃镜的诊治已基本普及 , 但诊疗质量不容乐观 。 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低于20% , 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 , 其他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也较低 。 此外 , 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 内镜技术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 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西部地区 , 三级医院明显领先于基层医院 。 该综述分析 , 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消化内镜医师的培训更多以“师徒”带教的模式进行 , 没有统一的评估体系 , 配套制度不健全 , 更没有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 。 同时 , 各家内镜中心的质量控制水平差异较大 , 尚未建起健全、有绝对约束力的消化内镜质控体系和评价机制 ,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临床管理尚显不足 。
据悉 , 美国从1999年即开始对消化内镜质量控制进行相关研究 , 并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和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体系 。 与此同时 , 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消化内镜质控与培训体系 , 基本达到了消化内镜培训同质化 。 如英国成立专门的消化内镜培训和资质认证机构 , 覆盖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内的所有消化内镜从业人员 。 日本从研修医开始 , 需要长达10余年的正规培训才可以参加消化内镜医师的考试 。
好消息是 , 近几年 , 我国对消化内镜的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视 , 相关质控和培训规范、政策、机构、方案正在不断推出 。
“希望每一个内镜医生都能踏踏实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这些看似枯燥实则重要的检查做好 。 ”说这话时 , 王贵齐坐在科里的医生办公区 , 背后是一张足以覆盖半个书柜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规范操作流程图》 。
短评
练内功 正当时
近年来 , 随着内科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药物矩阵不断壮大 , 外科技术日益精准 , 放疗技术长足发展 , 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实现了巨大提升 。 但与此同时 , 如果细分到具体癌种 , 这种提升却差异巨大 , 很多领域距离“慢性病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消化道癌就是其中之一 。 其中 , 晚期胃癌的生存时间在过去20年里延长有限;食管癌5年生存率刚过30%;即使在取得巨大进步的胃间质瘤领域 , 医生们也尚未具备全盘控制战局的信心 。 此时 , 提升早筛早诊率 , 防患于未然 , 是患者几乎唯一可选择的捷径 。
保障这条捷径的平坦、通畅 , 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 。 特别在消化道癌领域 , 其筛查的灵敏度、特异性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职业经验、判断能力 。 筛查质量的提升 , 还需要医疗管理的支持和鼓励、制度的考核和规范、政策的完善和保障等协同发力 。
患者性命相托 , 必当全力以赴 。 这不仅是医务工作者、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的承诺和使命 , 更应成为目标责任、行动指南 , 促使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各担其责、扎实推进、奋力实现 。 练内功 , 正当时 。
更多阅读:
肺癌:筛查该升级了 | 关注癌症早筛
文:健康报采访人员 崔芳 王潇雨 通讯员 张晓丹
编辑: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闫龑
【体系|消化道癌:技术上不能留遗憾 | 关注癌症早筛】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