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血友病的“玻璃人”:持续“输血”才能努力接近正常的生活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采访人员李静张琪
彭克意小心翼翼地规避着所有可能造成自己出血的地方 , 一旦出血 , 他就不得不面临着不可估计的疼痛和危险 。
这是所有血友病患者忧虑的事情 , 而彭克意正是一个血友病患者 。 血友病是一种隐形遗传性罕见病 , 分为A型、B型 。 每一万名新生儿中就会有一名血友病患者 , 以发病率估算 , 中国约有14万名血友病患者 , 其中患者绝大部分为男性 。 而患者需要终生用药 。
只有持续不断地向体内注射凝血因子 , 彭克意才能努力“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 但还有很多像彭克意一样的患者会担心 , 如果发展为抗体患者 , 就需要注射“艾美赛珠单抗注射液” , 承担昂贵且没有尽头的账单 。
每年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 ,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 齐鲁晚报采访人员走进彭克意等血友病患者 , 听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
患血友病的“玻璃人”:持续“输血”才能努力接近正常的生活
文章图片
彭克意从一岁起患血友病 , 靠不断注射药物与病魔抗争(受访者供图)
只能清醒地忍受着疼痛
“玻璃人” , 过去的报道里 , 媒体这样称呼血友病患者 。 在彭克意的记忆中 , 他成长始终伴随着脆弱、肿痛和出血 。
1993年 , 彭克意出生在山东济南章丘的一个农村家庭 。 一岁多时的一天 , 彭克意一直疼得哭闹 , 父母发现他的臀部有一大块又肿又硬的淤青 。 父母将彭克意带到医院检查 , 重度血友病A型的确诊病例 , 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 。
血友病是一种隐形遗传性罕见病 , 按照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 , 血友病分为A型、B型 , 其中A型(凝血因子Ⅷ缺乏)占比约80%-85% 。 该病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 , 以发病率估算 , 中国约有14万名血友病患者 , 其中患者绝大部分为男性 。 血友病患者凝血时间延长 , 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甚至自发性出血倾向 , 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脏器的自发性出血 , 缺乏治疗可导致慢性和致残性的关节疾病 , 若出血点涉及脑部或其他主要脏器 , 短时间内即可导致不可逆的身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
父母不希望在他们眼中身患“绝症”的儿子 , 成为别人眼中的“另类” , 于是将他送进了幼儿园 。 彭克意每周都会有一两次关节不明原因地肿胀和出血 , 他会疼得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 “关节肿起来就像气球似的 。 ”即便累到睡着 , 彭克意仍然在睡梦中发出疼痛的呻吟声 。
除了硬抗 , 彭克意没有更好的办法 。
上初三时的一天 , 因为爬楼梯 , 彭克意的髂腰肌严重出血 , 回家躺了将近两个月 。 髂腰肌的损伤和两个月没有活动 , 彭克意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行走的力量 。 “即便躺着 , 身上还是会有地方出血 。 这里疼完那里疼 , 连呼吸都是疼的 。 ”彭克意无奈辍学在家 , 彻底结束了校园生活 。
最严重的时候 , 彭克意一年出血超过80次 。 有时候 , 他感觉到身体某一处关节不对劲 , 一个小时内能够肿到正常关节的两倍大 。 疼痛是持续刺激的 , 有时候一次持续三五天 , 有时候几个月 。 可恶的是 , 他昏不过去 , 只能清醒地忍受着疼痛 。
“最好的青春就是在家里躺着度过的 。 那时候 , 我已经觉得自己没有未来了 , 只能等死 。 ”
身体成了“药瓶” , 自己给自己打针
2009年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彭克意得到北京血友之家联系的赠药——“人凝血因子Ⅷ” 。 输入“人凝血因子Ⅷ”后 , 彭克意第一次在脚踝肿胀的情况下 , 睡了个好觉 。
“既然不会死 , 当然要好好活 , 反正都会出血 , 不如多做些什么 。 ”看到有药可医的希望 , 彭克意决定走出家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