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一个脱贫村的产业链构建

本文转自:湖北日报
鱼菜共生:一个脱贫村的产业链构建
文章图片
智顺农业生态园 。
地里种菜 , 塘中养鱼 , 二者似乎毫不搭界 。
但在武汉市蔡甸侏儒山街群力村 , 刚刚投产的智顺现代农业生态园 , 却把二者科学地连在了一起 。
连接种菜、养鱼的 , 是一个称之为“鱼菜共生”的数字化生态系统 。 以此为核心 , 群力村正努力构建一个“三产”融合的“菜篮子”产业链 。
群力村 , 地处武汉市最西端 , 接壤汉川、仙桃 , 是2020年脱贫的贫困村 。
“流水线”上种菜
鱼菜共生 , 并非想当然的“水上种菜、水下养鱼” 。 所种蔬菜 , 也不是长在水中的水生蔬菜 , 而是本应长在地里的生菜、芹菜、空心菜 , 茄子、辣椒、西红柿……
4月14日 , 湖北日报全媒采访人员来到群力村一探究竟 。
走进村头智顺生态园 , 迎面是一个玻璃大棚——面积2300平方米 , 在园区6个大棚中 , 是面积最大的一个 。
鱼菜共生:一个脱贫村的产业链构建
文章图片
养殖池中五颜六色的观赏鱼
进得棚里 , 25个蓝色种植槽整齐排列 。 槽中水流涌动 , 水流上覆盖带孔泡沫板 , 蔬菜就长在孔中 , 一眼一株 。 放眼望去 , 满屋绿油油 。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 , 一个种植槽就是一个蔬菜生产线 。 菜种在‘流水线’上 , 靠根系吸收水中养分 , 快速生长 。 ”园区生产总监肖肖掀起一块泡沫板 , 解释其中奥秘 。
槽中水是自来水 , 养分何来?来自高密度养鱼 。
大棚东端 , 11个鱼池一字排开 。 在中间一个池旁站定 , 肖肖抓起一把饲料抛入池中 , 观赏鱼儿拼争抢食 , 水面瞬间形成五颜六色的漩流 , 煞是好看 。
“一个鱼池15个立方水体 , 可养鱼1500斤 。 ”肖肖说 , 如此高密度养殖 , 秘密在于24小时不间断增氧 , 鱼儿始终生活在“高爆氧”环境中 。
鱼菜共生:一个脱贫村的产业链构建
文章图片
“流水线”上绿油油的蔬菜
高密度养殖 , 池中会产生大量排泄物、饵料残渣 。 确保鱼儿健康生长 , 也为蔬菜提供养分 , 养殖池中水被引入堆有砾石的硝化池过滤 , 并经微生物分解处理 , 转变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 然后再输送到种植槽种植蔬菜 。
蔬菜吸收养分的过程 , 也是净化水质的过程 。 经蔬菜吸收净化后的水 , 又回流到养鱼池 。 如此循环往复 , 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
“不仅不施肥 , 更不会用药 。 ”肖肖说 , 如果施用农药 , 鱼无法生存 , 也会杀死硝化池中的微生物 。 鱼菜共生是绿色生态、可持续的低碳生产模式 。
鱼菜共生:一个脱贫村的产业链构建
文章图片
长势良好的樱桃萝卜
鱼菜共生:一个脱贫村的产业链构建
文章图片
鱼菜共生 , 生态循环
绿色工厂好观光
再过几天 , “流水线”第一茬蔬菜就将上市 。 肖肖介绍 , 鱼菜共生系统生产高效、产品优质、效益可观 。 一般30天可收获一茬蔬菜 , 薄荷、茴香、迷迭香等香料 , 7天就可收获;鲈鱼5个月就长到1斤左右 , 即可上市 。 蔬菜种植槽还可套养泥鳅、鳝鱼等高价值水产 。 一个1600平方的大棚 , 年产鱼3.5万斤、蔬菜7万斤 , 收入150万元 。
鱼菜共生生态系统 , 是绿色工厂 , 也是观光园和科普课堂 。 自3月上旬投产 , 其新颖生产模式 , 吸引众多观光客 。 4月1日 , 蔡甸“小雨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 在此上了一堂好玩的科普课 , 孩子们尽情享受了城市生活里体验不到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