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医圣秘传破瘀“第一方”,是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的福音,仅3味药( 二 )


。 因此 , 下瘀血汤相比较来说 , 所治的还是较重的瘀血疾病 。
对于下瘀血汤的适应证 , 姜春华教授曾把它做了一个详细的分类 , 主要有11种:第一个是肝病谷丙转氨酶不下降有瘀血征象;第二个是早、晚期肝硬化;第三个是脑震荡后遗症;第四个是经行不爽或推迟;第五个是溃疡病有瘀血症状;第六个是中风后遗症;第七个是坐骨神经痛有瘀血征;第八个是手术后瘀血结滞作痛(可加赤芍、五灵脂);第九个是手术后寒热往来(可加柴胡、丹皮);第十个是产后瘀血不行 , 腹剧痛;第十一个是胃窦炎[2
。 由此可见 , 下瘀血汤的现代适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 , 但总不离“瘀血”特质 。
现代药理对下瘀血汤也做过相关研究 , 发现下瘀血汤具有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 抗肝纤维化 , 降低血糖[3
, 保护肾功能 , 抗氧化 , 抗肿瘤[4
等药理作用 , 尤其是对于抗肝纤维化和抗肿瘤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 在抗肝纤维化方面 , 主要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 , 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 , 抑制血管新生 , 调控巨噬细胞功能 , 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等作用[4
, 改善肝功能;而在抗肿瘤方面 , 下瘀血汤具有良好的抗增殖、促进凋亡、抑制细胞周期的作用[5


不难看出 , 下瘀血汤的药理作用也是颇为强大的 , 现代临床中 , 下瘀血汤及其加减方 , 可用于治疗早期肝硬化 , 冠心病心绞痛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 子宫内膜异位症[3
;肝纤维化 , 慢性肾病 , 妇科疾病 , 慢性胃炎[4
;乳糜血尿 , 慢性肝炎 , 肝硬化(失代偿期) , 终止早孕并慢性湿疹 , 卵巢囊肿 , 宫外孕 , 胎盘残留 , 子宫肌瘤 , 产后发热 , 附件炎 , 子宫内膜异位 , 慢性前列腺炎 , 感染性精神病 , 狂犬病 , 下肢深部静脉栓塞 , 肠腹瘀血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顽固性呃逆[6
;慢性萎缩性胃炎 , 骨质增生症[7

对于下瘀血汤 , 还有两个特殊作用 , 在现代临床中应当引起重视 , 第一个就是治疗肝硬化 。 肝硬变在下瘀血汤的病症谱中 , 属于中频病症 , 高质量证据显示 , 下瘀血汤加味干预早中期肝硬变在总有效率方面有疗效[8
。 第二个就是治疗消化道肿瘤 。 周岱翰教授运用下瘀血汤辨治消化道肿瘤 , 根据肿瘤病种的各种临床兼症进行配伍加减 , 如果是食管癌见阻隔胃气之噎膈 , 可以配伍旋覆花、代赭石等中药;如果是胃癌见腹胀、血证 , 可以配伍木香、厚朴、仙鹤草、白及等中药;如果是肠癌见湿毒梗阻、脓血便滞下 , 可以配伍白头翁、败酱草、苦参、地榆、槐花等中药;如果是胰腺癌见癌痛、黄疸 , 可以配伍延胡索、川楝子、莪术、茵陈、金钱草、栀子等中药;如果是肝癌见腹水肢肿 , 可以配伍槟榔、大腹皮、猪苓、泽泻等中药[9

对于下瘀血汤的常规加减法 , 需要记住 , 如果兼有血虚 , 可加当归、川芎;如果兼有气虚 , 可以加人参、黄芪;如果挟寒 , 可以加炮姜、吴茱萸;如果兼有气滞 , 可以加木香、香附[10
。 总之 , 下瘀血汤不仅对于瘀血病症大有作用 , 在现代尤其对于肝硬化以及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疾病 , 有着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 堪称肝硬化、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福音 。
参考文献
[1
桑红灵 , 赵敏.《金匮要略》下瘀血汤证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22 , 28(5):686-688.
[2
戴克敏.姜春华运用下瘀血汤的经验[J
.山西中医 , 2012 , 28(1):4-6.
[3
陈纪藩.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第2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