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疫情下的上海医生:做线上义诊、写科普文章,给患者安全感( 五 )


这里大家必须感谢的是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各位同志 , 有些小区志愿者到我们医院来配药 , 有一个志愿者手上有12张卡 , 都配好了 , 回去分发给小区的居民 。
目前的医疗就诊 , 社区一般都是开绿灯的 , 以保证民众能够及时得到救护 。 而精神障碍患者和其他躯体疾病患者又不一样 , 本身就存在情绪波动 , 所以大家不要太着急 , 找到合适的渠道和途径都可以有序就诊 。
原则上 , 上海每个区都有一家精神卫生中心 , 会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放 , 只是门诊开放的形式、专科和时段会有不同 。 不仅如此 , 上海好几家三甲综合性医院的心理科也有部分开放 。 为方便市民朋友就诊 , 建议属地化管理 , 就近看诊 , 而非聚集在一两家医院 。 当然 , 这需要大家积极关注各家医院的开诊信息 , 比如可以关注医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 健康云平台等 , 进行信息查询 。
疫情以来 , 倒是普通人群心理咨询的需求量大增 。 这个也很好理解 , 大家封控时间久了 , 很多以往的需求无法满足 , 对未来的把控度越来越低 , 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变化 , 这是符合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反应的 。 此时 , 大家需要有地方做心理的加持 , 需要“报团取暖” 。
而且 , 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 , 以往的服务体系比较完善 , 可以说 , 让人们群众的满意度比较高 。 所以 , 当“急刹车”、“停摆”的时刻到来 , 出于惯性 , 人们也就希望继续前行 , 这就产生了矛盾 。 我们24小时的心理热线不断有人打电话过来 , 会听到各种需求 , 有的会说医生我喜欢喝咖啡 , 咖啡喝不到我很焦虑;还有的说我今天吃不到肯德基很焦虑等等 。
所以心理咨询需求量增大是供需关系失衡的表现 。 疫情打破了人们“三大平衡”:第一 , 对生死的恐惧平衡被打破 , 人类从来都是具有生的喜悦和死的恐惧的 。 第二 , 对未来把控度平衡被打破 , 我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 所以我害怕 。 第三 , 对现状的满意度平衡被打破 , 我想要的东西得不到 , 或者我以前拥有的东西没有了 。 当三个平衡都被打破时 , 情绪会紧张、害怕到一个高度 , 就是大家一直在说的“我要崩溃了” 。
针对这方面的需求 , 我们医院牵头市区两级的心理工作者、医务人员致力于24小时服务的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2一直在提供服务 。 为了做好民众心理健康建设和相关情绪疏导 , 从这周开始开通了线上的互联网心理咨询 , 我们也一直在通过医院官方自媒体、各大主流媒体、互联网平台等传递科普知识 。 所以还是这句话 ,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官方渠道主动获取信息 。
另外 , 有一点需要提及 。 尽管封控时间久了、生活不方便了、需求得不到满足了 ,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变化 。 我们的确看到了很多网络上的录音、视频、指责 。 可以理解 , 但是 , 我们依旧呼吁大家 , 疫情当下 , 我们需要暂时把个体化的需求减少 , 要有“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 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希望 , 那就是战胜疫情 。
网络上有过一个灵魂拷问:“疫情过后 , 你会离开上海吗?”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答案的 。 我们热爱这座城市 , 所以我们相聚在这里 , 请大家再多一点耐心 , 给这座城市缓冲的时间 , 也给他重新起航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