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疫情下的上海医生:做线上义诊、写科普文章,给患者安全感

文章|疫情下的上海医生:做线上义诊、写科普文章,给患者安全感
文章图片

经济观察报 采访人员 瞿依贤截至4月22日 , 上海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已超过40万人 。 医疗系统正面临巨大挑战:医务人员感染频现 , 医护所居住社区可能严格封控 , 大量医护人员抽调去方舱和外采核酸 , 就诊病人出现阳性即要消杀……
所有的诊疗工作不复从前 , 在这个当下 , 作为整个医疗系统里最重要的主体——医生 , 他们在经历什么?他们的工作受到怎样的影响?他们如何在受限的条件下帮助患者?
经济观察报找到了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几位医生 , 他们是我们观察、思考疫情下上海医疗体系的样本 , 以下是他们对于自身工作现状的自述:
“这一个月浪费了”
某三甲医院普外科科主任:上海市每个医院情况都不一样 , 总体来说二级医院比较辛苦 , 二级医院主要是防控 , 医生护士一开始就出去支援核酸检测 , 他们非常辛苦 , 本身的阳性也比较多 。 像我们这种三甲医院 , 主要是承担治疗 , 当然我们也派出去很多护士和青年医生 。
先是内科先出去支援 , 外科出去比较少 , 原来也是考虑4月5号解封以后还要做手术的 , 没想到4月4号形势大变 , 一封就封到现在 。
封之前我们医院就让能出院的病人全部出院了 , 没有治疗的也先出院 , 医院领导、科主任、医生留值班的 , 护士也只留一部分 , 因为那时候可以进不能出 , 所以我们宁愿先把人员放出去 。 没想到后来不进不出了 , 现在大家都认可了 , 在外面的就在外面 , 在里面的就在里面 。
照原来情况 , 我们医院门诊一天大概在15000到18000 , 手术量一天三四百 , 这些都没有了 。 我们的病人一半以上是外地过来的 , 现在这批人来不了了 。
具体到我们科室 , 我们是大外科 , 包括肝胆、胃肠、甲乳等有接近10个亚专业 , 一共11个病区 , 一年有接近2万的手术量 。 目前科室大概有不到一半的病人还住在医院 , 很多病人能出院了也出不去 , 没办法去机场、高铁站 , 出去了也没酒店住 。
我们本来上礼拜手术要开了 , 部分手术可以解禁 , 但是问题很大 , 手术室没有人了 , 一大帮护士到方舱去了 , 又调不回来 , 回来也要隔离 。 然后还有一部分护士住在浦东的 , 谁去接?这些问题没有这么简单的 , 整个没有理清楚 。
这两天我们刚开始准备解封 , 病房陆陆续续接收一些病人 , 但是非常严格 。 我今天也在联系一个病人 , 他住在杨浦区的 , 没车 , 好不容易找到车又很贵 , 而且那个车也不能跨区 , 所以还有一大堆的问题 。 另外还要连续3天核酸报告阴性 , 收到病房后要住在单独病房 , 3天6次核酸 , 不能做检查 , 每次查房医生都穿隔离衣 , 我估计没人愿意收病人 。
【文章|疫情下的上海医生:做线上义诊、写科普文章,给患者安全感】这是一个系统 , 放开部分病人或者放开部分医生都没用 , 从门诊到住院需要送物资的、麻醉、手术室、抢救用血、用药全部要启动 。 这不是一两个医生可以启动的 , 我估计我们医院先试一个礼拜 , 如果行的话估计会逐渐放松 。
现在社会上肯定要求医院开放 , 但“紧箍咒”没有解除 , 院感超过5例就要问责 , 你说医院流程做到位就不会被问责 , 不可能的 , 只要爆发院感 , 查起来肯定环节上面有问题 。 不知道会不会有新的政策 。
对病人来说 , 晚诊断一个月、晚治疗一个月 , 生存期都会减少 , 国外已经有数据在统计 。 对医生来说 , 我们青年外科医生被派出去支援了 , 这一个月是浪费掉的 。 只有等上海全面解封 , 才会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