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突发癫痫 许是脑瘤在作祟

面对头痛、呕吐、记忆力差等“小毛病” , 很多人并不在意 , 以为只是压力大、作息乱惹的祸 , 在身体中埋下大隐患 。 与此同时 , 人们对致死率高且不断年轻化的癌症越来越关注和重视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数据显示 , 在我国高发的肿瘤疾病中 , 脑瘤排在第9位 , 其中恶性程度高的脑胶质瘤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 , 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 。 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 , 脑胶质瘤的治愈率和预后效果越来越好 , 而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依旧是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胶质瘤分四级 中老年需注意
从人体结构来看 , 头面部从外到内由皮肤、肌肉、颅骨、脑膜、脑部组成 , 脑瘤是原发于颅内组织的肿瘤及脑转移瘤 。 在颅内原发肿瘤中 , 多为良性的脑膜瘤约占38% , 生长于脑部、由脑胶质细胞变化而来的胶质瘤占比约25% 。
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Ⅰ级至Ⅳ级 , 级别越高 , 恶性程度越高 。 一般Ⅰ级胶质瘤为良性 , Ⅱ级属于低度恶性胶质瘤 , Ⅲ级和Ⅳ级则是高度恶性胶质瘤 。 其中 , 属于Ⅳ级的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
胶质瘤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 从数据上来看 , 胶质母细胞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 其中三分之二的病例集中在45岁至70岁 , 30岁以下非常少见 , 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5倍 , 尤其中老年男性需要特别注意 。
而年轻群体也不能掉以轻心 , 胶质瘤早在胎儿时期就可能发生 , 其病因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脑胶质细胞的基因突变 , 在孩子出生前或出生后发展成为胶质瘤 。 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之一 , 髓母细胞瘤多发于幼儿和青少年时期 , 常出现在后颅窝的小脑蚓部 。
早筛查最重要 小心这些症状
考虑到胶质母细胞瘤等高度恶性肿瘤发病快、病程短的特点 , 出现症状尽早就医最重要 。 癫痫是脑胶质瘤的主要症状之一 , 而由于肿瘤会对脑部产生压迫和刺激 , 导致水肿发生和颅内压增高 , 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饮水呛咳等症状 。
脑胶质瘤是由胶质细胞病变产生的 , 可能长在大脑、小脑、脑干等不同部位 , 累及某一脑叶或多个脑叶 , 甚至侵袭到脑室内、椎管内播散 。 如果肿瘤影响到脑功能区 , 患者会发生认知障碍、失语、四肢活动障碍等问题 。
婴幼儿所患的胶质瘤一般长在人体的中线部位 , 其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 出现斜视、眼球无法自由转动等问题 。 另外 , 家长在观察孩子状态时 , 如果发现呕吐、走路不稳等颅内压增高和小脑平衡障碍所造成的症状 , 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
普通人群在进行定期体检时 , 若有条件也可加入磁共振检查 , 尽早发现病变 。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推荐 , 胶质瘤的影像学筛查以磁共振(MRI)检查为主 , 以CT检查为辅 。 磁共振检查不仅可发现胶质瘤、鉴别胶质瘤与部分非肿瘤病变 , 而且有助于胶质瘤分级 , 以及在后续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
医疗手段进步 治疗效果提升
一提到肿瘤 , 很多人非常恐惧 , 无法正视疾病的发生 , 进而影响治疗 。 实际上 , 近年来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 , 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在不断优化 , 曾因病变和手术而备受影响的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如今 , Ⅰ级脑胶质瘤患者经过手术全切肿瘤后可长期存活 , Ⅱ级脑胶质瘤患者在手术配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后可存活超过10年 , 而10%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经过治疗也能够存活5年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