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疫情下的上海“送药人”( 三 )


目前 , 在上海官方“随申办”小程序上 , 患者已可以通过药名搜索到在售情况以及售卖药店的电话 , “健康云”APP上患者也可以通过智慧诊疗的服务线上复诊 , 取得药品 。
而在自发组成的求助网站背后 , 几百名志愿者也实践着一套方法论 。 黄莺在过去的十几天里 , 每天花十几个小时来组织志愿者接打电话、整理表格、搜集资料、验证渠道、配送药物……同时 , 她也会根据每个人的意愿和能力 , 把志愿者分成不同小组 , 分头行动 。 “有时候最晚要到凌晨三四点 , 早上七八点又开始了 。 ”尽管疲惫 , 她躺在床上想起没能解决的问题 , 久久不能入睡 。
团队中不乏在医院就职的医生 , 他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黄莺介绍:“有时病人一下子冲到定点医院 , 医院说检测出了阳性 , 要转运阳性病人、消杀 , 满足条件后再重开门诊和急诊 。 ”作为内部人员 , 他们能够比医院网站更快地更新接诊、停诊信息 , 并迅速传递到患者手里 。
除此之外 , 也会有十分信任互助网站的病人直接把就诊信息告知医生志愿者 , 医生可以直接在医院配药 , 省去一部分流程和路途 , 为患者节省时间 。
但无论哪个平台 , 帮助更多依赖于志愿者个人的人脉资源 , 成功率无法保证百分之百 。
朱峰接到过最具难度的一项工作是帮乳腺癌患者找药 。 4月17日 , 他接到了一位乳腺癌患者的紧急求助 , 称自己需要一种术后用药 , 一旦断药 , 癌细胞可能转移 。 她在某购物平台健康app上购买到药品 , 但不知要耗时多久才能送达 。
朱峰直接找到了这家平台的CEO询问能否特事特办 , “其实在这种时候没有一个人是拒绝的 , 他们二话不说就帮忙拉群 , 内部也费了一番工夫去查订单号 , 当天晚上就把这份订单加入应急保障的特供渠道 , 安排空运到上海 , 再配送到患者小区 。 ”4月19日 , 患者高兴地告诉朱峰 , 自己已经收到了药物 。
他还帮助过做过切除肛门手术的患者 , 那几位患者需要一种叫做“造口袋”的装置来储蓄尿液、粪便等排泄物 。 失去“造口袋” , 对他们来说是场灾难 。 但这类医疗用具市场不大 , 在封控期间很难买到 。 朱峰几经询问找到了一家厂商 , 又在厂商那里得知上海目前有哪些地点可以购买造口袋 。 最后 , 他把药店店长和患者拉了一个微信群 。
白天 , 朱峰要到处拉资源 , 找关系 。 晚上 ,“我们不是药神”团队需要开会、整理、复盘、分配任务 。 他戏称 , 自己仿佛在经营一个初创公司 , 而公司里的同事们不开视频、不放照片 , 从未见面 , 只听过彼此的声音 。 但所有人似乎又秉承着同一种信念 , 像是战友 。 朱峰一直跟团队的人讲:“ 既然是自愿的 , 只要自己觉得尽力了 , 问心无愧就可以 , 我们又不靠这个赚钱 。 ”
团队中的物流志愿者鲍唯一说 , 这段像是创业的经历带给他封控期间最多的滋味 。 鲍唯一在浦东、浦西都开设了配送站点 , 这里一共活跃着近500个骑手 。 最早 , 封控开始的头几天 , 多年好友朱峰找到鲍唯一 , 请他支援几单药品配送 。 鲍唯一自掏腰包 , 没有走订单 , 直接给最近的骑手发50元红包 , 请对方帮忙 。 那四五单都是给独居老人送的 , 有人也提到缺物资 , 鲍唯一又加了青菜和肉类 , 和药品放到一起 ,“以前我自己创业的时候 , 最怕被问到商业模式是什么 , 这次我们没有商业模式 , 也不是商业 , 就是服务别人 。 ”
疫情|疫情下的上海“送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