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上海死亡病例增加,张文宏释疑

查房、会诊、专家研讨……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忙得像个陀螺 。 一早 , 在华山医院感染科病房 , 这位“大白”正在一间间查房 , 和主治医生讨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 。
“老先生 , 醒一醒哦!”病床前 , 他俯下身 , 握住老人的手 , 扭头问护士 , “意识清醒吗?”
这位病人80多岁 , 基础病严重 , 还得过脑出血 , 之前在华山医院北院治疗 , 核酸转阴后转院过来 。 正戴着面罩做氧疗的老人 , 听到呼唤 , 睁了睁眼 , 还拱了拱手……
救治|上海死亡病例增加,张文宏释疑
文章图片

张文宏在询问患者病情 。
紧接着 , 张文宏和100余位专家视频连线 , 会诊各定点医院的重症患者 。 他在线听到了好消息 , “有一例危重型患者 , 两次核酸阴性;还有3例基础病重症患者由原先的基础病重症转为轻症”……连线结束 , 他快速接受了大江东工作室的专访 , 后面 , 他还有一场专家讨论会要参加 。
救治|上海死亡病例增加,张文宏释疑
文章图片

张文宏和专家连线会诊各定点医院的重症患者 。
大江东:4月以来 , 上海实施了严格的全域静态措施 , 坚决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 这段时间的成效如何?
张文宏:上海从4月初以来每日最高2.7万例感染 , 到目前逐渐降至每日2万例左右 , 病毒传播的基本再生数 , 也从R0=9.5左右 , 降低至现今的有效再生数Rt=1.0左右 。 特别是疫情最为严重的浦东 , 则率先将有效再生数Rt降至1以下 。
虽然疫情仍存在较高反弹风险 , 但好消息是管控区外的社会面病例数呈逐步下降趋势 , 部分行政区已实现社会面筛查全阴性 。
后续的社会面清零工作仍然非常艰巨 , 需要予以充分重视 。 特别是因为病例数量的增加 , 脆弱人群的救治挑战开始呈现 。
大江东:在上海这一波疫情的前期 , 基本没有新冠死亡病例 , 但最近几天 , 重症和死亡病例明显增加 , 这是否是您所指的脆弱人群的救治挑战?能说说是哪些挑战吗?
张文宏:是的 。 4月23日 , 上海新增本土死亡39例 , 平均年龄78.7岁 , 最大年龄是98岁 , 且都患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 。 我们在临床救治时面临的重症病例患者 , 几乎都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 , 且病情危重 , 包括晚期恶性肿瘤 , 严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 , 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等) , 肝硬化终末期 , 糖尿病、尿毒症等 。 死亡的直接原因 , 大多是基础性疾病导致 。
这些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 , 同时感染了新冠 , 虽然新冠引发的肺炎不一定严重 , 但基础疾病的救治 , 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
大江东:最近吉林和上海公布的新冠死亡病例大多系由基础病致死 , 这与两年前武汉公布的死亡病例通常伴有“严重呼吸困难”不同 , 这是否说明新冠死亡的标准有所调整?
张文宏:新冠流行之前 , 这些有着多脏器严重合并症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 , 一般来说是在原来治疗机构或是护理机构治疗的 。 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 , 这些病人会集中收治在新冠定点医院 。 他们患有较为严重的多脏器功能不全 , 当合并新冠感染时 , 部分患者即便新冠本身肺炎症状不重 , 我们计算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时 , 仍将这部分因基础疾病死亡的病例计算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