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知道 , 三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 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 如果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者相比 , 哪个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更大?因为个体情况的差异性 , 可能并没法做出一个准确的排序 , 但如果说哪种疾病对血管健康的影响最直接 , 那就非“高血脂”莫属了 。
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需要脂质营养 , 而血液就是运输脂质营养的重要载体 。 如果血液中的脂质浓度超出正常范围 , 血液中的脂质成分(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对血管壁健康形成影响 , 引起血管壁内膜细胞的炎性反应 , 使原本光滑的血管内壁出现受损 。 血管壁内皮受损后 , 血液中多余的脂质就会在血管壁内皮下方形成沉积 , 并在身体的生理机制响应下 , 逐渐演变成下方包含脂质核心 , 上方覆盖纤维帽的血管硬化斑块 , 这个过程 , 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本过程 , 而在此期间 , 高血脂是导致斑块形成的最直接祸首之一 。
文章图片
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中 , 血脂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 目前的相关指南和共识都指出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评估心血管疾病 , 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要靶点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过4.9mmol/L , 年龄超过45岁的人群 , 直接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人群;而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 这个值要严格控制到1.8mmol/L以下 , 才能够更好地减低好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因此 , 对于很多中老年朋友 , 特别是本身就有高血脂问题的朋友 , 都是需要严格控制血脂水平的人群 。 如果能够光靠饮食控制 , 加强运动等生活方式调理 , 使血脂达标 , 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 , 但如果严格控制生活调理后 , 血脂仍然无法达标 , 就需要考虑辅以药物来加强血脂控制了 。
文章图片
目前我们国人能够用到的降脂药物 , 特别是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良好的控制作用 , 同时又还有额外的心血管保护获益的常用药物 , 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大家熟知的 , 口服给药的他汀类药物;另一种比他汀更新 , 没半个月给药一次的PCSK9抑制剂类药物 , 这类药物通过注射给药 , 常规的用法是每半月注射一次 , 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包括依洛尤单抗 , 阿利西尤单抗两类 。 对于高血脂的控制 , 到底是选他汀类药物 , 还是选半月注射一次的PCSK9抑制剂呢?今天的这篇科普文章 , 就来和大家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
从4方面全面对比他汀和PCSK9抑制剂
如果说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类药物有什么不同 , 除了给药方式之间的差异之外 , 我们主要从4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
文章图片
1、降脂作用对比
在降血脂效果方面 , 各类他汀药物的降脂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 老一代的辛伐他汀 , 普伐他汀等药物 , 中低剂量用药 , 一般对于血脂的调低效果也在10%~30%左右 , 而高剂量用药 , 其降脂效果在30%左右;而目前应用较多的强效他汀 , 如阿托伐他汀 , 瑞舒伐他汀等 , 中低剂量用药 , 就能使降脂效果达到30%以上 , 高剂量用药 , 降脂效果可达到50%左右 。
PCSK9抑制剂 , 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 , 这类药物属于新型单克隆抗体药物 , 主要通过靶向作用抑制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降解 , 提升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对多余脂质的分解能力 , 从而达到降血脂的效果 , 这类药物的降脂作用要比他汀更强 , 临床数据显示 , 每两周注射一次 , 其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节效果能够达到50%到70%左右 。
- 肝癌多半是“拖”出来的? 提醒: 身体出现5个异常, 肝脏或受损了
- 脾胃|我爸多年的老胃病,竟然被老中医的一个是食疗方治好了!脾胃不好的朋友可以借鉴一下
- 疫情|世卫组织:当前不是从新冠防控努力中退缩的时候
- 用栗蓉做馅儿,一口咬下去就能吃到里面的馅儿,真是幸福极了
- 预防是关键!青少年运动要注意了!
- 煎荷包蛋,到底是凉油下锅还是热油下锅?很多人都做错了
- 感冒全身痛是什么原因,怎么能快速的缓解呢?
- 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试试这7种方法
- 肿瘤|胰腺癌是否发展,这个基因说了算
- 多国儿童急性肝炎是新冠疫苗副作用?世卫组织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