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让血透之路依然“通透”( 二 )


“救护车数量有限 , 没办法满足所有人的闭环转运需求 , 导致血透病人要等待数个小时 。 而社会车辆一开始并没有补充进来 , 一些病人明明预约到了透析号 , 却不能及时赶到医院 。 ”智安说 。
把点上的求助连起来 , 卫健、医院、居委会等多方协力 , 一些共性问题逐步被针对性地解决:居委会摸清数字放行 , “出得了门”;街道补充车队 , 尽可能帮助大家“上得了路”;医院分类处置 , 全力满足“进得去医院”的需求……
当然 , 问题并非次次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 受医疗资源紧张影响 , 一些个体还是受到了无法挽回的冲击 。 “我们在撰写文档 , 把这次的得与失都记录下来 , 提供给专业部门 , 也许能为未来提供更为精准的操作建议 。 ”智安说 。
疫情之下,如何让血透之路依然“通透”
文章图片
4月23日 , 医护人员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病房查看监测仪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于4月3日收到改为定点医院的通知 , 主要收治儿童、血透、孕产妇以及有合并症的成人新冠患者 。 新华社发(黄兴摄)
医疗机构:尽可能保障不停“析”
作为关键环节之一的医院 , 在整个血透环节中动手相对较早 。
朱超今年2月刚加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肾脏病科徐成钢教授团队 , 如今已是血液净化中心的主治医师 , 主要负责血透室的日常诊疗工作 。 本轮疫情以来 , 他和团队同事已经坚守科室一个多月 。
疫情期间 , 这里的治疗需求量逐日增加 , 防控风险不言而喻 。 医院开辟了院内血透患者通道 , 制定专用路线 , 设置独立核酸检测场所 , 39张常规透析床位满负荷运行 , 可以为近200名固定透析患者服务 。
随后 , 来自封控小区的患者越来越多 。 医院紧急采购了多套血透设备 , 在72小时内搭建起可同时容纳4名患者的“应急血透室” , 与常规患者全程隔离 。 值班时 , 医生们实行三级防护 , 陪伴患者4至6个小时 。
朱超说 , 每天基本工作完成后 , 科室还会对次日透析患者居住地封控情况进行摸底 , 与社区保持紧密沟通 , 以便更高效安排治疗 。
疫情之下,如何让血透之路依然“通透”
文章图片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血透画面(受访者供图)
临时搭建血透室 , 尽可能保障不停“析” , 是不少医院此刻的选择 。 在长征医院 , 为了让血透患者核酸时间更短 , 单独设置了相应的核酸检测点;单独设置管控小区血透患者透析场所 。 即便医院闭环管理时 , 也设置了血透应急通道 。
4月1日凌晨1点 ,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接到一个急电 。 电话来自浦东新区疫情防控办 , 希望紧急组织100人左右的透析专业团队支援浦东 。 一方有难、八方呼应 , 目前协会已组织了三批近200名血透医务人员援沪 , 分别支援上海浦西8家公立医院和浦东7家医院 。
在郝德明看来 , 血透医护与患者 , 超出了一般的医患关系 。 血透病人必须长期、固定透析 , 每年与医生见面的次数超过百次 , “对一些老年人来说 , 医护可能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 。 ”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专业的透析室医护进入疫情地区援助 , 为以后解决问题给出借鉴 。 ”智安说 。
疫情之下,如何让血透之路依然“通透”
文章图片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血透画面(受访者供图)
居委会:携手共答“超纲考题”
“居委会不能及时响应 , 是很多血透患者遇到的难题 。 ”志愿者曾经手过一个案例:患者打电话给居委会 , 居委会说情况已上报;迟迟没有回音后 , 患者打12345投诉 , 当诉求转到街镇再去核查时 , 发现这个案例根本没有上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