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让血透之路依然“通透”( 三 )


他说 , 居委会已经很努力配合大家的要求 , 但“三四杆枪”面对“千斤重担” , 对于居委会干部来说是一道“超纲题” 。
很多血透患者告诉采访人员 , 居委会能否第一时间响应、传递有效信息、安排出行车辆、联系转运医院 , 对于解决问题相当关键 。
疫情之下,如何让血透之路依然“通透”
文章图片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血透画面(受访者供图)
家住普陀区的梅女士(化名)父亲已经规律透析20年 , 不幸此次感染新冠病毒 。 在为父亲联系可以进行血透治疗的方舱医院时 , “我打听到临港方舱可以接收我父亲 , 马上把这一信息告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 , 他立刻上报 , 相当于通过流程之外的第三种方法解决了问题 。 ”梅女士说 , 大家把信息“凑”在了一起 , 协力完成了转运 。
除了“主动担当”之外 , 条块协同、医地协同 , 上对下是否能真正赋能 , 也是解决“力不从心”的关键因素 。 “我们居民区疫情相对较严重 , 最难处理的就是封控楼栋的病人外出 。 120运力紧张 , 病人根本等不了 , 我们想尽办法帮他们外出就医 。 最主要的是街道车队能及时响应 , 居民也是防护服全套上车 。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政立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莉说 。 该街道防疫办工作人员贺红介绍 , 街道协调了40余辆车保障居民就医需求 。 “车队主要是街道租赁 , 无法满足时 , 机关工作人员私人车辆也可以进行保障 。 ”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细节 。 上海市卫健委表示 , 各区建立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 , 设立专人专班 , 畅通就医渠道 。 各村居委会对放化疗、血透、孕产妇等重点人群需求进行收集 , 协同各区卫健委确定的医院做好封控区医疗保障工作 。
疫情之下,如何让血透之路依然“通透”】疫情下的血透 , 是“就医难”的一个缩影 。 它需要的是一个协同机制、五指成拳 , 医院、居委、救护车、社会转运车辆、患者和家属的配合理解……每个环节都是机制中的一个“点” 。 只有让这个协同机制能够顺畅流转、共性问题及时解决 , 才能在下一次的“遭遇战”中赢得更多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