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出美味

提起川菜的麻辣,令一些人悚然生畏 。然而那辛辣芳香的鲜明"个性”,却给人以强烈的味觉感受,食后留下难忘的印象 。
辣椒和花椒除具辛辣麻香外,还具一定的挥发性 。这种辛辣物质信息的传递,不同于咸、甜、酸是通过舌上的味蕾传递给大脑味觉中枢的,而是直接作用于触觉神经产生的感觉 。因为麻辣使人口腔形成的强烈刺激,有一种麻木难忍或火热的灼痛感 。尽管如此,不少人仍对麻辣十分偏爱 。明朝僧人宋林曾对花椒发出了:"鼎谏也应加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的感叹 。一些地区的人们嗜辣食俗,竞达到了"无辣不成味”的地步 。
川菜是以善调麻辣著称于世的,并在烹调实践中总结了使用花椒、辣椒的一般原则:"麻而不烈,辣而不燥,风味突出,适中协调” 。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善于将各种不同质地、口感的麻辣调味品与其他味料巧妙地配合,来调和五味,使各味口感鲜明,各具特色 。
川菜中经常使用的辣椒、花椒制品达数十种,众多的麻辣调味品各司其职,用途也各不相同:
干辣椒、花椒调制糊辣荔枝味、糊辣味、陈皮味;
辣椒面、花椒面、郫县豆瓣调制麻辣味;
红油辣子调制香辣咸鲜味和红油味;
泡辣子调制鱼香味;
花椒、干辣椒节调制糊辣荔枝味和糊辣味;
还有用红油辣子、花椒面配合其他味料调制的有怪味 。妙在一些粘糖的怪味花仁、怪味胡豆,竟也离不开麻辣调味,并产生意想不到的奇妙口感 。
另外,以花椒为主调制的味型也有好几种,如椒麻.椒盐、蒜椒等 。
以上各种巧相配伍用于烹调,使各种味型呈现了自己独特的口味特点 。
家常味:咸鲜微辣,略带回甜 。
鱼香味:成甜酸辣兼具,姜葱蒜香味突出 。
麻辣味:麻辣咸鲜,味浓味厚 。
糊辣荔枝味:香辣成鲜,味道酸甜 。
糊辣味:咸鲜辣香 。
陈皮味:陈皮辛香浓郁,麻辣味厚 。
怪味:咸甜麻辣酸鲜香,各味并重协调,味浓味厚,回味悠长 。
椒麻味:椒麻味浓,麻香爽口 。
善调麻辣还不仅在于对各类味型的调制,即使属于同一种味型,也应根据菜品的口味特点,掌握不同的用料 。如同属家常味型的菜肴,就分别使用了不同质地的辣椒制品作调味品:家常海参用郫县豆瓣;
辣子鸡丁用泡辣子;
粉蒸肉用鲜海椒 。
上述各肴虽然具有家常味的共同特点,但在风味口感上又存在着微妙的差别:
郫县豆瓣是一种半发酵的辣椒制品,用油熵炒后烹调,给人的口感是酥香微辣 。
泡辣子因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辣椒中所含的醣类及蛋白质转化为脂醇类的芳香物质,一经高温便能产生芳香微辣的气味 。所以辣子鸡丁给人的味觉感受是味辣丽香气浓郁 。
鲜海椒亦是一种用盐淹渍的半发酵辣椒制品 。以它作主要调味料的粉蒸肉,却反映了另一种味辣香鲜的风味 。
不同的辣椒制品固然是"同宗兄弟”,由于根据不同菜肴的成菜要求而因物施料,令食者有"此味不同于彼味”的感受 。
巧妙地利用味的"消杀现象”和香味的"变换互调”作用,创造出一种融合味美与嗅美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也是在烹调中巧用麻辣的一个例证 。
世界上把辣椒、花椒用于烹调的国家和地区不少,唯有川菜厨师在使用它俩时,巧妙地利用了味的"消杀现象’’原理.借助于糖醋及其他调味料的作用,综合了麻椒味道,独创了鱼香味、糊辣荔枝味、家常味、怪味等多种复合味,使之吃在嘴里辣得舒服,麻得安逸 。
每种食品都有自己所独有的气味,在烹调中由于热力作用,食品中调辅作料所释放的香味,正如香料中的"变调剂,,一样,通过相互变换能综合产生出种种迥然各异的气味 。川菜在使用麻辣调味品时,还配上带辛香味的姜、葱、蒜、陈皮等辅料,使辣椒花椒与其他调辅料共同产生一种醇和的香味 。
如糊辣荔枝味的菜肴,烹炒时先用油将干辣椒节、花椒粒熵炒,属于脂溶性的辣素在热油中溢出 。辣椒中的粗纤维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焦香呛鼻的糊辣味;花椒本身含易于挥发性的辛香气味,在热油中也不断释放出来,因而使菜肴飘逸出一种香辣微麻的气味 。
构成荔枝味的所有调料中,麻辣不能像糖、醋、盐那样能单独成味 。盐、醋、糖在高温条件下加速"味的互变”,混合均匀的糖、醋、酱油(盐)生成新酸新盐,从而产生酸甜适口的味道;同时醋与酒混合又生成乙酸乙醋,这种物质不仅具有特殊的清香味,还使整个菜肴的味道变得更加鲜醇 。所有这些"味的互变”与从食品逸出的香味"变换互调”,都在高温的条件下瞬间完成,形成糊辣荔枝味香辣咸鲜、味道酸甜的独特风味,从而实现了"味美可口”与"香味扑鼻”的和谐统一 。
凉菜椒麻味中花椒的幽香,葱叶的辛香与麻油的浓香,虽未经高温加热,但它们自身释放的气味通过空气的传递,同样实现了"变换互调”,形成了一种麻香幽幽的特殊香味,这与它椒麻爽口的味道正好相得益彰 。
【麻辣出美味】作为烹调中的一般经验,在使用辣椒、花椒时,还应因人因事灵活掌握用量的多少,使整个菜肴的味道协调,并适应食者的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