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简笔画:为什么战国只出土了楚简春秋简一枚都没发现吗

竹简是用墨书写的,书写工具为毛笔竹简简笔画 。竹简用毛笔和墨书写之前,用刀刻,写作笔称“刀笔吏”,赵高是身份最高的刀笔吏,为始皇刻写诏书 。竹简又称“汗青”,是因为制作竹简要将竹片烤干,青竹烤出汗,故曰汗青 。当然秦汉亦有大量竹简,只是未发掘出来 。
现今出土的楚国竹简很多,比较有名的是”清华简”,以及秦朝楚国竹简 。
“清华简″是春秋时期楚国竹简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楚国是最早广泛使用墨写竹简的国家,因为最早的毛笔出自楚国 。竹简刻字后如果不染墨,则文字难以长久 。
1958年信阳城阳城一号大墓出土编钟,为第一颗人造卫星上的《东方红》演奏乐器,同时出土了我国最早的毛笔及毛笔半成品 。毛笔用竹管,尺许长,有兔豪羊豪,装在一个小匣子中,总共二十余支 。
最关键原因是楚国盛产墨 。中原诸国,墨的提炼极为难得,而只有楚国得天独厚,有大片的松树林 。虽然楚国也是铜矿最大生产国,但只有贵族才能买到铜并铸铜器,而竹简刻字墨写则方便推广 。城阳城一号墓主是左司马(目反),是镇守城阳城的军事长官,可见当时官方文书已使用毛笔、竹简 。
其实早在8千年前已发明了墨,见于各种陶器上的刻划图案,但并未正式使用毛笔 。后来因为墨的产量非常稀少,甲骨文用墨染的极为罕见,甲骨文后钟鼎文刻在铜器上,铜称为金,故又称金文 。
只有当楚国掌握先进的炼墨技术后,毛笔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秦朝蒙恬加以改进,出现了狼毫毛笔 。
使用竹简的理由有三点:
【竹简简笔画:为什么战国只出土了楚简春秋简一枚都没发现吗】

竹简简笔画:为什么战国只出土了楚简春秋简一枚都没发现吗

文章插图
1、竹简易于保存,蔡伦纸在那个时代的弊端也很明显,人们不知道怎么去保养,缺乏经验 。
竹简简笔画:为什么战国只出土了楚简春秋简一枚都没发现吗

文章插图
2、“功铭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 。”《三国志·卷十九》,竹简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竹子在古代是有着独特的寓意的,象征着气节、长远 。
3、观念的改变是需要过程的,竹简的使用历史上千年,民众的思维转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
发展蔡侯纸的出现是蔡伦在前人经验基础上的总结、改良,在西汉的时候,便有一种比较粗糙的纸,名叫灞桥纸 。
灞桥纸纸色暗黄,经化验分析,原料主要是大麻,掺有少量苎麻 。但它却没有普及开来,一方面是纸的质地很粗糙,另一方面是材料不容易获取 。
蔡伦在担任尚方令的时候,皇帝很喜欢帛书,这无疑为蔡伦提供了职位的便利和精神上的动力 。蔡伦在改良纸的时候,总结了前任的经验,然后进行了大量实验,他发现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先捣制成浆,取膜而去水,后晾干,制成的纸外表光滑、成本低廉,易于普及 。便大量推广出去 。
使用久了,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平时大家用竹简写的,不会担心虫蛀、潮湿,而纸不同,又薄又容易损坏,不好用 。
我们现在用纸张,是因为它便宜、方便 。美观,对于记录、书写、承载文字都有着很积极的意义,但当时毛笔在纸张上记录、书写是非常不方便的 。我们用到纸张最大的地方是书籍、日常记录,当时没有印刷术,全靠手抄,但纸张这东西刚刚出现不久,人们花费很长时间抄写的东西过不了多久就一不小心弄坏了、烧了、受潮了,这就很尴尬了 。
再加上使用纸张的读书人为主,汉朝以举孝廉的方式为主,文化氛围远不及魏晋、唐宋,又没有印刷术的出现 。使用纸张,并不比使用竹帛方便多少 。
在当时的观念中,竹帛作为承载文字的载体已经上千年的历史,纸张与之相比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 。竹帛承担的不仅是文字,对于他们还有那些特殊的品质、气节在内呢 。
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的话,欢迎分享、点赞,祝大家万事如意(* ̄︶ ̄)
. 非常乐意回答“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真的有用么”这个提问 。
竹简简笔画:为什么战国只出土了楚简春秋简一枚都没发现吗

文章插图
看到这个提问,让我瞬间记起了很多古人涉及、为什要读书及读书之好处的名言 。
荀子的《劝学篇》开篇第一句:“学不可以已” 。意思是学习是不可停止的 。还有:“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意思是: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 。
记得刘勰所撰《文心雕龙》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必读尽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 。
唐、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南宋.(汪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还有很多古训,虽说有些观点对现在来讲比较片面,但说得却很有道理,在此就不多举例了 。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从个人利益来讲:
1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我认为读书也是种精神上的享受,读书可以让一个人由浮躁变得沉稳,由自卑变得自强,由懒散变得自律,由内心穷困变得内心丰腴 。
2.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如果我们没有太多的机会在现实中去接触社会和世界,去开阔视野,那么,借助读书,就可以让一个人轻易的走出去,尽快融入到世界的视角里看待问题,把自身的生活价值放大千百倍 。
3: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如果不读书,就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中就有可能犯错,甚至走向与社会背道而驰的另一个极端 。常言道:人从书里乖,读书才能明事理,这样可少犯或不犯错误 。
4.读书可改变自己也可改变一家人 。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有了知识,你的工作能力就会提高,同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方面都会相应提高,这样可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使自己也使整个家庭变得温馨和谐,幸福快乐!
二:从大的方面来讲 。
1:读书也可以说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如果大家都不去读书,大字不识一个,怎么能传承创新中国文化,另一个角度讲:读书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不读书社会怎么会发展,人类又如何能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怎么去实现呢?
2:读书可以使国富民强 。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杰出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的杰出人才,人民就不会有安宁幸福的生活,祖国也可能受到其它强国的欺凌 。因此只有去读书并且把书读好,才能有人去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治病救人的良药……
因此,只有多读书、把书读好书,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会进步,人民才会幸福安康,祖国才能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够实现 。
以上是个人肤浅认识,恐有不妥,仅供参考 。
写于20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