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费用只够做一只胳膊的手术,医生的一个决定让他如愿以偿

60多岁的王大爷 , 一直靠捡破烂为生 。 然而 , 不知是什么原因 , 他的两只胳膊越来越无力 。 不仅如此 , 两只胳膊会在夜间莫名地疼起来 。 疼痛的时候 , 他只能咬着被子忍着 。
直到有一天 , 社区的人发现了问题 。 于是 , 大家劝他到医院查一查 。 但是 , 生存都是问题的王大爷拒绝了 。 大家也看出了他的难处 , 就发动了一次捐款 。
在大家的努力下 , 一共凑了三千多块钱 。
就这样 , 王大爷一行人来到了医院 。
患者的费用只够做一只胳膊的手术,医生的一个决定让他如愿以偿
文章图片
经过骨科医生诊断 , 王大爷是患了一种叫作“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 。 其定义为 , 尺神经在其走行过程中 , 由于局部解剖因素或外在因素的影响 , 在由骨骼、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组成的骨纤维管道或间隙中受到牵拉与压迫 , 出现受压神经支配区功能丧失的综合征 。
一般情况下 , 都是一侧上肢发病 。 但王大爷不幸两个上肢都发病了 。 以至于 , 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 。
手术已经成为必须 , 但手术费却一时难住了王大爷 。 两侧手术 , 一般要全麻下完成 , 仅麻醉费就得两三千 。 臂丛麻醉倒是便宜 , 但是臂丛原则上只能打一侧 。 一次手术只能做一侧 , 整体下来费用并不低 。
骨科医生打电话给麻醉科后 , 麻醉科立即展开了讨论 。
患者的费用只够做一只胳膊的手术,医生的一个决定让他如愿以偿
文章图片
鉴于王大爷的特殊情况 , 麻醉科特别为他制定了特别的麻醉计划——双侧臂丛麻醉 。
到了这里 , 肯定会有人质疑说:这是违规操作!
实际上 , 这个麻醉计划的“双侧臂丛麻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臂丛麻醉 。
传统意义上的臂丛麻醉 , 是一种神经丛阻滞麻醉技术 。 是将一定量(大约30毫升)局麻药注射到臂丛神经附近 , 实现暂时阻断神经传导的效果 。 这个麻醉 , 非常适合上肢的中小手术 。 但是 , 这个麻醉存在局麻药中毒以及膈神经阻滞的风险 。
局麻药中毒 , 其中主要一条就是短时间内大量使用局麻药 。 大家想一想 , 一侧用30毫升 , 两侧就60毫升 。 即便是1%的局麻药 , 上限也只能是40毫升 。 因此 , 违规就在这里 。
膈神经阻滞的原因中 , 主要一点就是局麻药扩散到膈神经走行路径上了 。 想减少膈神经阻滞的风险 , 就要减少用药剂量 。 但是 , 减少了剂量 , 麻醉效果可能就不够 。
患者的费用只够做一只胳膊的手术,医生的一个决定让他如愿以偿
文章图片
矛盾之中 , 麻醉科提出了一个理论上可行的计划——超声引导下两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 并且 , 两侧臂丛先后实施 。 利用时间差 , 来降低单位时间内患者体内局麻药使用量 。
考虑到王大爷的实际经济情况 , 麻醉科特别说明两次麻醉只收一次费 。
在大家再三保证费用够用之后 , 王大爷安心躺在了手术台上 。
手术中 , 麻醉医生在超声引导下为王大爷完成了一侧腋路臂丛麻醉 。 由于采用了超声引导 , 可以在超声影像上清晰地看到局麻药将目标神经包裹得结结实实 。 再一看局麻药总用量 , 只比传统臂丛阻滞用量的一半多一点 。 效果完善后 , 骨科医生上台开始手术 。
当这一侧手术进行到将近结束的时候 , 麻醉医生开始了另一侧腋路臂丛麻醉 。 由于中间已经间隔了两个小时 , 完全不用担心局麻药过量的问题 。 由于可以清晰看到局麻药走向 , 基本也没有局麻药扩散到膈神经附近的可能 。
患者的费用只够做一只胳膊的手术,医生的一个决定让他如愿以偿
文章图片
又过了两个小时 , 王大爷的手术做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