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吴尊友:警惕新冠患者“间隙性排毒”

排毒|吴尊友:警惕新冠患者“间隙性排毒”

【排毒|吴尊友:警惕新冠患者“间隙性排毒”】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编者按:为何北京、上海、吉林等地进行了封控 , 频繁核酸检测 , 但仍不断从管控人员和社会面查出感染者?5月20日 ,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 在社交媒体撰文认为有以下四大原因 。
当一个城市发生新冠疫情后 , 大家都期盼着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的单日新增感染者人数比前一天有所下降 , 最好是连续多日下降 , 看到疫情朝着控制的方向发展 。 这波由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的新冠疫情却很怪异 , 即使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封控、管控、频繁核酸筛查、居家办公等综合防控措施 , 在一段时间内 , 每天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新增感染者从管控的人员中发现 , 一定数量的新增感染者从社会层面发现 。
人们不禁要问 , 封控区和管控区的人员不是都已经隔离管理了吗 , 为何还不停地查出新的新冠感染者呢?全市范围内不是也已经连续一段时间开展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 , 怎么还不停地发现社会层面新的新冠感染者呢?
从管控人员中筛查出感染者 。 在疫情防控期间 , 受管控的人员范围和数量每天都在变化 , 有的解除 , 有的新加入 。 在管控的人员中 , 如果连续多次检测没有发现新的感染者 , 管控措施就可以解除 。 但是 , 每天出现新增加的社会层面感染者时 , 又立马新增加了新的封控区和管控区 , 又增添了新的受管控的人员 。
每天报告新增加的受管控的人员中查出的感染者 , 一般都是从新增加的管控人员中发现的 。 当大家看到每日新增的绝大多数感染者是从受管控的人员中查出的 , 心理就踏实了 , 他们不会造成社会层面的传播 , 不会对大家构成威胁 。
从社会层面筛查出感染者 。 不停地从社会层面筛查出新冠感染者 , 这是大家最担心的 。 当疫情发生后 , 开展较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 一是摸清疫情规模 , 二是把已经感染的人筛查出来 , 切断传播 。
在疫情防控的初期 , 核酸检测从社会层面筛查出一定数量的感染者是正常的 。 当一个城市经过多轮反复核酸筛查 , 还不停地从社会层面筛查出感染者 , 提示社会层面的传播尚未切断 。 不是说经过3至4轮核酸筛查 , 就基本能够把社会层面的感染者筛查干净了吗 , 为何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种现象 , 主要体现在由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的新冠疫情流行 。 反复从社会层面筛查出感染者 , 主要由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
一是感染者处在检测的“窗口期” , 即他/她刚刚感染新冠病毒 , 在核酸采样时 , 还没有开始向体外排出病毒 , 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 , 即假阴性 , 并留在了社会上 , 由他/她造成的传播 , 就形成了新的社会层面感染者 。
二是漏检 , 虽然防控要求筛查的区域是全员核酸筛查 , 但因种种原因 , 有部分人就是没有能够参加核酸检测 , 虽然安全码软件的“弹窗”功能(仅限于智能手机使用者)可以协助督促大家都做检测 , 如果他/她不去公共场所 , “弹窗”对其也没有多大影响 。
三是采样质量问题 , 感染者去做核酸检测采样时 , 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 , 咽拭子没有能涂抹到鼻咽部位的周边 , 未能采到符合要求的标本 , 出现假“阴性” 。 四是间隙性排毒 , 有些感染者不是持续地向体外排出病毒 , 而是间隙性排出病毒 , 感染者在做核酸采样的那个时点刚好不排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