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医:火神派和清凉派的区别,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对中医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 , 中医里有很多的流派 , 比较著名的如火神派、清凉派等等 ,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用药习惯 , 慢慢就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 。
走近中医:火神派和清凉派的区别,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文章图片
比如清凉派认为 , 火热之邪就是机体大部分病症的诱因 , 因为火热之邪能灼伤机体的阴津 , 从而出现气阴两伤之证 。
于是 , 清凉派所推崇的清热解毒之法 , 以生石膏、大黄、金银花等为代表 , 试图通过清除多余的阳热以平复机体的阴阳 , 使之达到阴阳平和的状态 。
后世中医所不知道的是 , 无论是清凉派还是火神派 , 其最初都是为外感之证而设 。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 后来逐渐被用在了内伤杂症之中 , 利弊的权衡 , 就见仁见智了 。
为什么会有火神派和清凉派的分歧?
走近中医:火神派和清凉派的区别,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文章图片
其实原因很简单 , 中医将所有疾病的形成 , 都看成是阴阳失衡的结果 , 想要恢复健康 , 当然就得调整阴阳 。
走近中医:火神派和清凉派的区别,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而阴盛则寒、阳盛则热 , 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道理 。 如果认为病因在阴气强盛 , 那就需要温阳散寒 , 如果认为病因在阳气太盛 , 那就需要清热熄火 。
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涵盖在中医的阴阳太极图里 。 温阳派的温 , 对应的便是其中的阳 , 清凉派的凉 , 对应的就是其中的阴 。
客观点说 , 无论温阳派还是清凉派 , 都有其一定的适用场所 , 但如果认为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情况 , 那就有失偏颇了 。
走近中医:火神派和清凉派的区别,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文章图片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 , 历代很多中医名家 , 虽然从流派上来说 , 他或许会属于其中之一 , 但在他的实际方药里 , 并没有完全拒绝相对流派的方药 。
即使是清凉派的医者 , 也会开出一些温阳之方 , 同理 , 即使是温阳派医者 , 有时也会开出一些清热之剂 。
究其原因 , 是因为他们知道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个经义 , 并一直在临证中恪守 , 这才是中医的精髓和根本 , 只有分清阴阳 , 才能克敌制胜 。
相对于现代科学来说 , 中医是质朴的 , 他们不需要任何的辅助手段 , 也可以不用任何的检查 , 而是医者凭自身的能力与经验 , 去面对千变万化的病情 。 如果没有一种系统的手段与分析 , 那必将是缘木求鱼 。
走近中医:火神派和清凉派的区别,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文章图片
所以 , 中医才从阴阳这个纲领出发 , 继而衍生出寒热、虚实、表里等诸般问题 , 逐一去厘清和病情的契合程度 , 最终从阴阳的角度去调整与恢复 , 这就是中医的调治手段 。
就像现代科学的各种化验与检查 , 其目的无非就是找到病因 , 而这是一种从结果去反推的手段 。
而中医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推求 , 这两者从本质上来说 , 是没有区别的 。
因此 , 现代科学从微观的角度看 , 即使是微生物 , 也会有千万种 , 每一种病毒或者微生物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
走近中医:火神派和清凉派的区别,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文章图片
尽管科学的手段越来越发达 , 但在数不胜数的“病因”面前 , 依旧是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 , 或者说是多歧亡羊 。
而中医则不然 , 他们似乎更相信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念 , 只要抓住了阴阳这个根本 , 无论病症如何演变 , 医者只需要认识到阴阳之中是哪一种在变化的 , 变化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就行了 。
因为他并太不在意你的阴阳是如何盛衰的 , 或者说病因有千万种方法引起阴阳的失衡 , 医者则只需要一种手段就能将其纠偏恢复回到正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