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总出现忽然猛烈爆发的情绪 忽然脾气急躁控制不了

你为何总出现忽然猛烈爆发的情绪 忽然脾气急躁控制不了

近期,电影《小丑》在朋友圈爆火,在一向严苛的豆瓣也斩获了8.8的高分 。
片尾处,在节目主持人的诘问下,小丑情绪崩溃,再度举枪行凶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小丑的悲惨经历,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 。任谁经历这样的悲惨遭遇,都难免情绪失控,更何况是小丑这样饱受精神疾病困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士? 回忆一下,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关于情绪失控的社会新闻频繁发生 。今年四月,一位深夜骑车逆行的小哥被交警拦下后爆发,一边是要求他加班的公司,一边是催着他回家送钥匙的女友,自己却因为逆行被拦在路上 。
小哥情绪崩溃摔了手机,在交警面前痛哭失声 。
今夏上热搜那位重庆保时捷女车主,因为违规在斑马线上掉头与另一位车主发生争执,情绪爆发,冲上前掌掴另一位车主,没想到却被反扇耳光 。
而前不久的一条新闻更加令人痛心——一对情侣在马路中心发生争执,男生在情绪失控状态下击倒女友,导致女生被驶来的汽车撞伤,在送医途中不幸身亡 。
像案例中这样突发的情绪失控,甚至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通常是个体受到应激源的影响,自动开启了“情绪应激”模式 。
在生活中,应激源可能是来自外部的任何一种刺激性事物,包括但不限于:
躯体性的,比如疾病或疼痛;心理性的,比如心理创伤;也可能是环境变化、社会事件等因素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好奇,同样是受到应激源的影响,为什么有些人特殊轻易出现情绪应激反应?情绪应激总是忽然发生,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前应对吗?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情绪应激背后深层的心理机制,以及应对它的3个要害方法 。
01.情绪应激的背后,有哪些心理机制?王尔德有句话,可能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不想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 。我想使用它们,享受它们,支配它们 。”
但现实是,我们中的仍有很多人,常常被自己的情绪影响 。尤其是在外部压力较大时,非常轻易出现情绪的应激反应 。
应激反应,又称一般性适应症候群 。虽然叫这个名字,但它并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一系列的身心反应,分为三个阶段:
1. 警告反应期:当应激源出现时,我们的身体会进入“战或逃”模式,预备应对压力或刺激 。
比如,一想到要比赛或是上台演讲,你首先感到的是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等等 。
2. 抗拒期:在一开始的警告反应过后,我们的身心开始对外部刺激做出抵挡 。
情绪应激也多出现在这一阶段,比如,在压力状态下,你可能变得易怒、烦躁不安,注重力也难以集中 。
3. 衰竭期:假如压力持续时间过长,我们难以继承抵挡,将会导致身心失衡;在严峻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身心疾病 。
比如,感到疲劳、疲倦,甚至出现抑郁、焦急等情绪问题 。
在应激源的影响下,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思维、情绪、行为各个方面都会做出反应,以应对压力 。适度的、一般性的情绪应激是健康的,也是很正常的 。
但有时,情绪应激反应也可能是过激的,超出与当前情境相适应的程度:
这些情绪反应往往是忽然的、无缘由的 。比如,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暴怒;这些情绪反应与应激源的刺激程度不匹配 。比如,因为一点小事,感到“情绪上头”,把手边的东西全砸了 。过激的情绪应激反应,背后深层的心理机制,可以简朴分为以下两类:
1. 见诸行动简朴来说,见诸行动是指一个人在未觉察的情况下,受到情绪驱使,做出无法控制的、冲动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