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约80种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为啥更喜欢“叮”孩子?

本文转自:顶端新闻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采访人员王梦琳
最近几日 , 高温炎热的天气 , 耳边挥之不去“嗡嗡”叫嚣的蚊子逐渐多了起来 。
晚上带孩子出门散步 , 回来脸上、脖子上、胳膊上、腿上就有被蚊子“咬”出来的疙瘩 , 看着娃一直挠一直抓 , 常常让老母亲头疼不已 。
为什么孩子更招蚊子?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王宁丽介绍 , 孩子活动量大 , 新陈代谢快 , 出汗多 , 呼吸快 , 比大人更招蚊子 。
家里好几口人 , 为啥蚊子偏偏“独宠”孩子呢?并且蚊子是靠什么找到我们的?尤其是黑夜 , 为什么蚊子会准确定位到我们呢?
其实 , 蚊子是靠嗅觉锁定“目标”的 。 首先 , 人体身上散发的乳酸菌气味 , 蚊子特别敏感 , 能在几十米外就嗅到气味;其次 ,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密度的变化 , 当蚊子感觉到比空气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时 , 就能完美锁定“目标”方位 。
蚊子叮咬后包越大 , 毒性越强?
传播约80种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为啥更喜欢“叮”孩子?
文章图片
很多宝妈纳闷:有些孩子被蚊虫叮咬后 , 没有太大的反应 , 起个小包 , 痒个一两天就好了 , 但是有些孩子 , 全身会起大片的红疙瘩 , 这是为什么呢?
是否因为蚊子毒性太大造成的?
王宁丽解释道 , 这是因为叮咬后的反应与免疫系统有关 。 蚊子叮咬时会将唾液注入人体 , 唾液中的蛋白质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过敏原 , 初次接触新蚊型的成人、儿童或者过敏性体质的人群在被叮咬后就可能会出现比普通人更明显的过敏反应 , 表现为红肿范围更大 , 瘙痒更为剧烈 , 甚至出现低热等全身反应 。
反复叮咬后可产生脱敏作用 , 简单来讲 , 被同一种类的蚊子咬多了 , 也就不敏感了 , 反应也会越来越轻 , 所以大人会因耐受比孩子表现轻 。 “当孩子到一个新的环境后 , 出皮疹的程度一般会比当地的小朋友重 , 这是因为当地的孩子已经耐受了 。 ”王宁丽说道 。
洗澡水里加“料” , 靠谱吗?
还记得小的时候 , 妈妈在夏天洗澡时总喜欢在洗澡水里加“料” , 像是花露水、风油精之类的驱蚊“神器” , 但是 , 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
王宁丽指出 , 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 首先洗澡本身就会把汗液及分泌的乳酸等吸引蚊子的成分洗掉 , 能减少对蚊子的吸引;其次这些驱蚊剂会通过掩盖二氧化碳的气味 , 让蚊子找不到孩子 , 也就不“咬”孩子了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花露水里含有酒精 , 加入的量不宜过多 , 小朋友皮肤娇嫩 , 过量使用 , 反而会伤到孩子的皮肤 。
蚊虫叮咬后如何止痒?
传播约80种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为啥更喜欢“叮”孩子?
文章图片
(1)局部用药: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制剂如无极膏、皮炎平、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外用以止痒、减轻炎症 , 注意症状缓解及时停用药物 , 避免长期使用 。
(2)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等 , 主要作用是抗组胺止痒 。
王宁丽提醒各位宝妈 , 如果孩子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破溃、肿胀、疼痛时 , 应及时就医 , 明确是否继发感染 , 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
安全有效驱蚊小妙招
传播约80种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为啥更喜欢“叮”孩子?
文章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 蚊子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不仅影响休息 , 被叮咬后皮肤红肿发痒 , 同时 , 蚊子是很多疾病的传播媒介 , 其携带着各种传染类病菌 , 通过叮咬传播疾病 。
据了解 , 全球约80种疾病是通过蚊子传播的 , 常见的疾病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