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译文摘要作品赏析创作背景作品评价作者简介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下一句

基本信息
作者
李煜
出处
全宋词
词牌名
虞美人
作品流派
婉约
课本阶段
高中必修上
主题
感伤、悲愤
写景
月亮
城市
金陵
别名
虞美人·感旧
作品体裁

创作年代
南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播放
锁定
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诗词
原文







1



2











 , 






3








4



 , 





5



6

7







8








目录
1原文2注释3译文
4摘要5作品赏析6创作背景
7作品评价8作者简介
注释
1
了:了结 , 完结 。
2
往事:以前的事情 。
3
回首:回忆 。
4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台阶 。一作“依然” 。
5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
6
君:作者自称 。
7
能:或作“都”、“那”、“还”、“却” 。
8
恰似:就像 。[7]
译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春花年年开放 , 秋月年年明亮 , 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 , 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 。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 , 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8]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 , 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 。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 , 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 , 无穷无尽 。[8]
摘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为作者绝笔 , 是一曲生命的哀歌 , 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 ,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 , 以问起 , 以答结 , 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 , 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 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 , 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2]
作品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 , 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 , 在寓所命歌妓作乐 , 唱新作《虞美人》词 , 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 , 命人赐药酒 , 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 , 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
上片“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 , 中秋月圆 , 岁月不断更替 , 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 , 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 , 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 , 身为国君 , 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 , 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 , 李煜当国君时 , 日日纵情声色 , 不理朝政 , 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 , 我们不难看出 , 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 , 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 , 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 , 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 , 听着春风 , 望着明月 , 触景生情 , 愁绪万千 , 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 , 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 , 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 , 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 , 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 , 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
下片“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 , 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 , 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 , 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 , 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 , 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 , 往昔与当今 , 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 , 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 , 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 , 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 , 点明抽象的本体“愁” , 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 , 极为贴切形象 , 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 , 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 , 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 , 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 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 , “一字一珠” 。
全词虚设回答 , 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 , 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 , 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 , 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3]
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 , 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 , 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 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 , 李煜奉表投降 , 南唐灭亡 。三年后 , 即太平兴国三年 , 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 , 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 , 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 , 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4]
作品评价
陈师道《后山诗话》:今语例袭陈言 , 但能转移耳 。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 , 不知李国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但以“江”为“海”尔 。
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游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 , 出于江南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 。乐天诗曰:“欲识愁多少 , 高于艳濒堆 。”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 , 水流无限似侬愁” 。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 , 后人但翻而用之耳 。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诗家有以山喻愁者 , 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 , 洪洞不可掇” , 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 , 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 。有以水喻愁者 , 李颀云“请量东海水 , 看取浅深愁” , 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 。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 。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 , 尤为新奇 , 兼兴中有比 , 意味更长 。
陈郁《藏一话腴》内编卷上:太白云:“请君试问东流水 , 别意与之谁短长 。”江南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略加融点 , 已觉精彩 。至寇莱公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 , 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
俞文豹《吹剑录》:诗有一联一字唤起一篇精神 。李颀诗:“请量东海水 , 看取浅深愁 。”李后主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八:徐士俊云:只一“又”字 , 宋元以来抄者无数 , 终不厌烦 。
董其昌《评注使读草堂诗馀》:山谷羡后主此词 。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 , 小楼吹彻玉笙寒’尤为高妙 。”
尤侗《延露词序》:诗何以“馀”哉?“小楼昨夜” , 《哀江头》之馀也 。
王士禛《花草蒙拾》:钟隐入汴后 , “春花秋月”诸词 , 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一帖 , 同是千古情种 , 较长城公煞是可怜 。
沈雄《古今词话》: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以此阕为最 。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二引《词洁》:王介甫问黄鲁直 , 李后主词何句最佳 。鲁直举“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介甫以为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 , 小楼吹彻玉笙寒” 。介甫之言是矣 。顾以专论后主之词可耳 , 尚非词之至也 。若总统诸家而求极致 , 于不食烟火;不落言诠 , 如女中之有国色 , 无事矜庄修饰 , 使当之者忽然自失 , 而未由仿佛其皎好 , 其惟太白“暝色入高楼 , 有人楼上愁”乎 , 惜乎今之才人、动而不静 , 往而不返 , 识此宗趣者盖寡 。
谭献《词辨》卷二:二词(谓此阕及“风回小院”阕)终当以神品目之 。后主之词 , 足当太白诗篇 , 高奇无匹 。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一声恸歌 , 如闻哀猿 , 呜咽缠绵 , 满纸血泪 。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常语耳 , 以初见故佳 , 再学便滥矣 。朱颜本是山河 , 因归宋不敢言耳 。若直说山河改 , 反又浅也 。结亦恰到好处 。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亡国之音 , 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庭 , 不加悯而被祸 , 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 , 良足伤矣 。《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 , 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 , 《野客丛书》又谓李白之“愁高滟澦堆” , 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依愁” , 为后主词所祖 。但以水喻愁 , 词家意所易到 , 屡见载籍 , 未必互相沿用 。就词而论 , 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 , 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 , 真伤心人语也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怀故国 , 悲愤已极 。起句 , 追维往事 , 痛不欲生!满腔恨血 , 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 。“小楼”句承起句 , 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 , 放笔呼号 。一“又”字惨甚 。东风又入 , 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 。罪孽未满 , 苦痛未尽 , 仍须偷息人间 , 历尽磨折 。下片承上 , 从故国月明想入 , 揭出物是人非之意 。末以问答语 , 吐露心中万斛愁恨 , 令人不堪卒读 。通首一气盘旋 , 曲折动荡 , 如怨如慕 , 如泣如诉 。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 , 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 , 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 。据王轾《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 , 郁郁不乐 , 见于词语 。”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 , 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6][5][1]
作者简介

注释译文摘要作品赏析创作背景作品评价作者简介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 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 , 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 原名从嘉 , 字重光 , 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 , 唐元宗李璟第六子 , 南唐末代君主 。
建隆二年(961年) , 李煜继位 , 尊宋为正统 , 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 , 宋太祖灭南汉 , 李煜去除唐号 , 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 , 贬损仪制 , 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 , 李煜兵败降宋 , 被俘至东京 , 授右千牛卫上将军 , 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 , 李煜死于东京 , 追赠太师 , 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
【注释译文摘要作品赏析创作背景作品评价作者简介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下一句】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 , 诗文均有一定造诣 , 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 , 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 , 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 , 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 , 风格鲜明 , 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 , 含意深沉 , 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 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