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药王孙思邈的秘方,能治腰痛背痛四肢关节痛,还可用于癌症骨转移( 二 )


对于独活寄生汤中的独活一药 , 存在疑点 , 可能需要仔细研究 。 虽然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 但是《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独活 , 是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 , 也就是现代的羌活;而真正的独活 , 是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毛当归 。 由于《神农本草经》中独活条目下 , 有一个“一名羌活”的记载 , 这个记载在《千金翼方》中依然保留了 。 那么问题来了 , 药王孙思邈的这个独活寄生汤中的独活究竟是现代的独活 , 还是现代的羌活呢?我们还得从中医文献的角度去考证 。 《千金要方》的“贼风”章节里 , 记载了羌活汤 , 而独活寄生汤却是在“偏风”章节里 , 由此可见 , 药王孙思邈时代 , 就已经将独活和羌活作为两个中药来使用了 。 而在《药性论》中对于独活和羌活的临床作用做了区分 , 从独活的“主中诸冷湿……手足挛痛、劳损”等临床用途来看 , 与独活寄生汤的功效主治颇为相似 , 因此 , 独活寄生汤所用的独活 , 应当是现代临床使用的独活 。

现代临床上使用的独活 , 主要具有“祛风除湿 , 通痹止痛”的作用 , 有学者指出 , 无论是“颈项难舒 , 臀腿疼痛 , 两足痿痹” , 还是“腰背酸重 , 四肢挛痿 , 肌黄作块” , 独活都称“良剂”[1
。 而在独活寄生汤中 , 原方剂量也是独活剂量最大 , 现代临床应用时 , 有不少医家将独活的剂量减小 , 却将桑寄生的药量加大 , 虽然也有可能在临床中收获一定的效果 , 但如果独活寄生汤弱化了独活的用量 , 那就与独活寄生汤的立方本意不符了 。 也有学者考证 , 独活临床用剂量为6~60g , 独活寄生汤中独活的剂量约为41.4g , 配伍桑寄生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 , 增加祛风湿的作用[2

对于独活寄生汤的临床运用 , 仍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 比如原方的将息法 , 按照《千金要方》的记载 , 服用独活寄生汤之后 , 还需要用蒴藋叶火燎或者炒热 , 铺在床上 , 让患者躺在上面 , 熨疼痛部位 , 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祛风湿、通经络 , 使疾病痊愈的快 。 这种将息法 , 现代临床基本不用 。 不过依然值得思考 , 如何替代 , 比如在民间 , 就用人将玻璃瓶里装满开水 , 密封后放在杯子里焐热 , 这样可以祛除寒气 , 而现代有电热毯 , 其实可以考虑作为服用独活寄生汤后的将息法 。
独活寄生汤的组方有些特殊 , 可能很多人乍一看并没有发现独活寄生汤中其实包含四物汤的全方 , 和四君子汤的方根 。 因此 , 也有临床医家会根据男女有别 , 对独活寄生汤进行药量调整 。 如果是男性患者 , 可以调整方中人参、茯苓、甘草的剂量 , 如果没有人参 , 需要使用党参代替的话 , 还不如直接换成黄芪 , 临床疗效会更好 。 如果是女性患者 , 可以调整方中地黄、芍药、当归、川芎的剂量 。

独活寄生汤中 , 还有一些中药的运用 , 在临床中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 比如患者阴虚有热 , 方中地黄就用生地黄 , 如果是肾虚血亏 , 方中地黄就用熟地黄 。 疾病主要以四肢为主 , 方中的肉桂就换成桂枝 , 如果病变在腰部以下 , 还是保留肉桂 。 另外 , 方中的当归、川芎、牛膝、桂心等中药 , 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 可以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 , 酌加活血化瘀之品 , 如果是病轻日浅 , 重在活血行血 , 重用当归、川芎 , 如果是病重日久 , 重在活血化瘀 , 可酌加桃仁、红花 。 如果疼痛剧烈 , 可以酌情加入川乌、白花蛇;如果寒邪偏盛 , 可以酌加干姜、附子;湿邪偏盛 , 去地黄 , 加苍术、薏苡仁;如果风邪偏盛 , 可增加防风和秦艽的剂量;如果正气不虚或者不甚虚弱 , 可以去掉人参和地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