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王晓彤和团队:做有情怀的好医生

编者按:
好医生千千万 , 就医路上不仅要找对门 , 更要寻对人 。 烟台毓璜顶医院作为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 , 优秀的白衣天使层出不穷 , 他们既能协同作战又各有所长 。 如何能从众多的好医生中 , 快速找到最“对路”的那个?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毓医关键词”栏目 , 以关键词锁定专家擅长的领域 , 做您最贴心的“医路助手” 。
寻医关键字:神经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
采访人员孙淑玉通讯员李成修崔方荣李凌峰
有一种情怀 , 叫做悲悯 。 她用一颗医者的仁爱之心 , 治病救人;
有一种情怀 , 叫做使命 。 她将对生命的敬畏 , 作为从医的第一品格;
有一种情怀 , 叫做包容 。 她是一名有温度的医者 , 善于用耐心温暖的语言开启医患和谐的通衢 。
一头利落短发 , 一袭白衣盔甲 , 初见烟台毓璜顶医院神内科副主任王晓彤 , 她干练而热情 。 从医三十多年来 , 她以努力做一名好医生为人生目标 , 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 , 对医者情怀做出了最好诠释 。
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王晓彤和团队:做有情怀的好医生
文章图片
王晓彤(右一)和其团队在讨论患者病情 。
奋力前行 , 只因怀有一颗悲悯之心
每一名医生在从医路上都会经历很多故事 , 有感动、有心痛、有遗憾、有无奈 。 “多年的临床诊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 , 作为一名医生 , 必须多站在病人立场考虑问题 , 设身处地来体验患者和家属的处境 。 ”王晓彤说 , 工作中 , 把提高共情能力看得与提高医疗技术同等重要 , 只因治病救人的初心未曾变过 。
21岁的患者董超(化名)因不明原因发烧、精神萎靡 , 四处求治 , 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 但也未能查出病因所在 。 当他被送往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时 , 已经出现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 , 并有间断抽搐等症状 。 经反复腰穿脑脊液检查 , 才确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 。 因为这种感染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 , 病原菌也很难找到 , 经验性试验治疗药物副作用较大 。 治疗中 , 王晓彤和同事甚至经历了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的惊险过程 。
“幸运的是兄弟科室神经外科及时手术干预 , 我们科医护团队迅速反应 , 加之病人家属充分理解和信任 , 搭档宫利医师坚持积极治疗不放弃 , 最终患者转危为安 。 ”王晓彤回忆道 。
从医三十余年 , 除了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 , 近十年随着各个专业方向细化和发展 , 王晓彤和她的团队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神经系统感染和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
刚上大学一年级的大男孩林浩(化名)被送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时 , 出现发烧 , 肢体抽搐 , 意识不清等症状 。 患者父母在陈述患者病史时说 , 林浩以前也曾多次发病 , 去外地求诊问药也没能彻底治愈 。 林浩这次又突然发病 , 患者父母不得已向学校提出休学一年的申请 。
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之后 , 结合既往病史 , 王晓彤团队很快便确定这名年轻的患者是患有“MOG抗体相关疾病” 。 根据诊断对症下药之后 , 林浩病情得以稳定控制 , 出院康复后重返校园 。 现在林浩每日只需按照医嘱吃很少的药物 , 就可以像其他人一样生活学习 。
“躺在病床上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生命 , 作为一名医者 , 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 唯有敬畏科学 , 为提高医术而奋力前行 。 ”王晓彤说只有把病看准看透 , 才是对患者负责 。
这 , 便是她作为一名医者的悲悯情怀 。
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王晓彤和团队:做有情怀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