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病毒血症,对乙肝患者有哪些危害?

近期发表的一些研究数据显示 , 即使接受了乙肝病毒抗病毒治疗 , 仍然有一部分慢乙肝患者处于低病毒血症的状态 , 长期处于此状态的患者 , 即使每天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 , 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 包括出现耐药、病毒学突破、甚至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
乙肝患者体内出现低病毒血症 , 有哪些危害呢?
1、低病毒血症对慢乙肝患者病情的影响 。
低病毒血症可能引起乙肝患者的肝炎再次活动;
低病毒血症可能促进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程的进展;
低病毒血症能够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 不利于肝癌患者的存活;
低病毒血症还与乙肝病毒耐药性有一定关联 。
低病毒血症,对乙肝患者有哪些危害?
文章图片
肝炎持续、反复活动是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理基础 , 乙肝治疗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阻止肝炎活动 。
研究发现 , 低病毒血症患者 , 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 , 约有10%发生活动性肝炎 。
所以说持续存在的低病毒血症可能在一定情况下引起活动性肝炎 , 需要引起患者重视 。
低病毒血症,对乙肝患者有哪些危害?
文章图片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 世界上约30%以上的肝硬化与乙肝病毒有关 。 乙肝病毒含量越高 , 患者的肝纤维化发展越快 , 发生肝硬化的风险越大、速度越快 。 但在低病毒血症患者中有30%左右存在显著的肝脏炎症病变和肝纤维化 , 进行抗病毒治疗时表现为低病毒血症的患者 , 肝纤维化可继续进展 。 因此低病毒血症可能持续促进肝纤维化发展 , 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不可小觑 。
低病毒血症,对乙肝患者有哪些危害?
文章图片
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高载量的乙肝病毒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 近几年有研究发现 , 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 , 与病毒转阴的患者相比 , 低病毒血症可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 尤其是在伴有肝硬化的患者中;与持续病毒阴性的患者相比 , 发生低病毒血症的肝癌患者 , 5年生存率相对更低 。
低病毒血症更容易发生乙肝病毒耐药 。
目前有小样本研究证实 , 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的患者 , 即使病毒含量极低 , 也有较高比例患者体内的病毒发生耐药突变 。
低病毒血症,对乙肝患者有哪些危害?
文章图片
2、低病毒血症对慢乙肝患者预后的影响 。
低病毒血症患者继续原方案治疗 , 病毒学抑制率低下
—项韩国的回顾性队列研究2 , 纳入130例初治或LAM经治的ETV治疗12个月应答不佳患者 , 维持ETV治疗并随访34.9个月 。 结果发现:CHB初治患者ETV治疗12月时若HBVDNA>95IU/ml , 延长ETV治疗导致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患者比率显著低于12月时HBVDNA
抗病毒治疗后 , 低病毒血症的存在 , 不利于肝纤维化逆转 , 同时肝硬化患者如果存在低病毒血症 , 肝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
3、如何处理低病毒血症?
首先需检查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如果患者服用低耐药屏障的药物 , 比如拉米夫定 , 阿德福韦 , 替比夫定 , 建议换用非交叉耐药的替诺福韦或者丙酚替诺福韦 。
有时候抗病毒初始 , 高病毒载量患者 , 使用恩替卡韦或者替诺福韦治疗后仍有少量病毒 , 可以延长治疗时间 , 看病毒是否继续下降 , 若HBVDNA不再下降时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抗病毒药 。
总之低病毒血症并不少见 , 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有广泛的促进作用 。 对于未治疗和治疗中的乙肝患者 , 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高灵敏病毒量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 , 以及时发现低病毒血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