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归仓丨武陟:晚播小麦的丰收“密码”

本文转自:大河网
大河网讯又是一个丰收年 , 颗粒归仓抢收忙 。
颗粒归仓丨武陟:晚播小麦的丰收“密码”
文章图片
6月8日 , 在焦作市首批市级“一村一品”小麦种植示范村镇——武陟县乔庙镇黄村村南高标准农田里 , 麦浪翻滚 , 满目金黄 , 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 , 田野里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 伴随着两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 , 黄村“三夏”麦收拉开序幕 。
颗粒归仓丨武陟:晚播小麦的丰收“密码”
文章图片
颗粒归仓丨武陟:晚播小麦的丰收“密码”】“经过测算 , 亩产在1300斤左右 , 比去年增加将近100斤 。 ”麦收现场 , 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家恒看着金黄的小麦 , 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今年我们尝试种植‘泛麦8号’弱筋小麦 , 没想到第一年种 , 并且是晚播 , 收成会这么好 , 又是一个难得的丰收年 。 ”
颗粒归仓丨武陟:晚播小麦的丰收“密码”
文章图片
然而 , 去年秋季 , 河南遭遇罕见洪涝灾害 , 黄河以北地区农田成片受灾 , 地处低洼易涝区的黄村因大雨和乔马涝河河堤决口 , 农田被淹了两次 , 导致2000多亩秋粮不仅颗粒无收 , 还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大面积播种 , 小麦播期整体推迟7天至10天 。 疫情、汛情叠加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今年黄村小麦丰收的“密码”是啥?
“政策好、措施好、土壤好 , 再加上规模化种植 , 统一科学管理 , 虽然是晚播 , 高标准农田种出丰收粮没有悬念 。 ”张家恒笑着道出了丰收的原因 , “我们村虽然小麦种植历史悠久 , 经验丰富 , 但过去都是单打独斗 , 没啥利润 。 这两年因为土地集中流转和党委、政府的技术支持 , 小麦生产种植体系、技术标准都大大提升 , 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 小麦年产量也翻倍增长 , 年产小麦可达1500多吨 。 ”
据了解 , 2020年秋天 , 黄村根据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精神 , 成立了“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 以每亩1100元的标准 , 将全村2558亩土地整体流转给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 统一建成高标准农田 , 由村集体统一耕种经营管理 , 实现土地种植规模化、土地效益最大化 。 同时 , 与河南棠兴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牵手” , 以每亩地每年140元的价格进行半托管服务 , 为合作社提供融资、技术支持 。
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村委委员张东平带领4位村民统一管理 , 他介绍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 , 覆盖率达100% , 全村土地变成‘一块田’ , 便于统一灌溉、种植、植保、收割 , 使得耕种质量更优、产量更高、各项成本更低 , 2000多亩地四五个人轻松管理 , 放在以前 , 这是不可想象的 。 ”
为了挽回去年小麦在播种期遇到水灾带来的损失 , 黄村通过排涝和增加播量来确保小麦的基本苗 , 同时 , 依托全县大力实施的“科技壮苗”专项行动 , 按照县农业技术专家的技术指导 , 持续加强小麦病虫害监测和后期科学管理 , 及时喷洒叶面肥 , 延长灌浆期 , 增加穗粒重 , 这让高标准农田小麦丰产丰收有了保障 。
值得一提的是 , 黄村特有的土壤品质也是小麦丰产的重要因素 。 “我们这里土壤的黏土和沙土比例是三七分 , 与邻村的土地相比 , 透水透气性更好 , 去年秋季玉米被水淹后 , 我们不得已抢种了白菜 , 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大丰收 , 村民们得了不少分红 。 ”张家恒笑着说 , 虽然去年秋天下大雨和乔马涝河决堤 , 淹了庄稼 , 村集体毛收入也超过了一百万元 , 今年毛收入预计不会低于去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