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产能、进军中国,海外血管介入机器人进入商业化放量期( 三 )


Corindus研发副总裁PerBergman表示:“新总部宽敞的专用实验室能为团队创新提供更高效的协作和技术空间 。 全球领先的洁净室和模型车间 , 将助力公司更快地进行原型加工并缩短开发时间 。 ”
同时在战略布局上 , 三家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对中国市场进行了相应的构建 。
●2021年7月 , 西门子医疗Corindus途灵?最新一代CorPath?GRX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准进入特别审查程序 , 现已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 。 由此 , 西门子医疗将成为首家进入中国介入机器人市场 , 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的外资医疗影像设备生产企业 。
●2021年8月 ,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Stereotaxis宣布合作 , 微创电生理成为Stereotaxis磁导航电生理机器人在中国内地的独家经销商 。 自此 , Stereotaxis正式进军国内市场 。
●2020年10月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RobocathS.A.S联合在华成立合资公司知脉机器人有限公司 , 将R-ONE引进中国 。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 , 目前海外各家血管介入机器人企业已逐渐步入快速发展期 。 西门子Corindus和Stereotaxis不约而同地在今年“迁都”扩建 , 为持续稳定地量产和商业化铆足了劲儿;Robocath和Stereotaxis牵手国内企业、Corindus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 , 各家都瞄准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
扩建产能、进军中国,海外血管介入机器人进入商业化放量期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根据前瞻经济学人资料显示 , 从渗透率的角度来看 , 初步预测我国在2022年机器人辅助泛血管手术的渗透率为0.04%左右 。 随着受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广泛 , 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的可用性将逐步提高 , 预计2026年渗透率将提升在2.99% 。
那么国产血管介入机器人的机会将在哪里呢?
性价比、特色技术、新场景成国产血管介入机器人超车机会
尽管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起步晚、渗透率低 , 但却是真正与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 , 故而不必再谈“进口超越”和“国产替代”的技术 。 但在海外产品获证领先一步的情况下 , 国产血管介入机器人企业的机会又在哪里呢?
动脉网采访了国内相关企业 , 发现大家谈及最多的集中在高性价比、特色技术、拓展新应用场景三方面 。
海外昂贵人工成本、生产成本等嫁接在产品售价上 , 使得高昂的售价无形中成为市场推广的阻力之一 。 依托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 , 高性价比作为国内械企的传统亮点 , 在血管介入机器人上也不例外 。
唯迈医疗创始人杨贺认为 , 合理定价很重要 , 介入机器人将会是介入治疗领域一个标准化生产力提升工具 , 如果早期对这项技术定价过高 , 就无法快速覆盖市场 。 因此在产品研发过程中 , 医院的投入、产出成本 , 甚至是科室的收益 , 都需要企业算好 。 这样一来这项技术的铺开则相对轻松 。 另外企业需注意避免同质化竞争 , 必须要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 这样才能做到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可控的成本 。
各家的特色技术也成为与海外产品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
据睿心医疗介绍 , 其血管介入机器人与国外产品相比 , 具有更高的精准性和灵活性 。 其精度可以达到0.1mm , 有助于医生在放置支架或进行球囊扩张的位置和尺寸更加符合病变的情况 , 降低“地理位置缺失(Longitudinalgeographicmiss)” 。 这一优势在复杂的病变比如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慢性全闭塞(CTO)等情况下更为明显 。 从灵活性来看 , 睿心产品可实现对导引导管、导丝和支架导管的三器械协同操作 , 并且睿心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导丝和导管 。 这意味着睿心的机器人支持的术式会更加丰富和多元 , 临床应用场景会更加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