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真解》之麻黄汤证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麻黄汤证

35、太陽病 , 頭痛 , 發熱 , 身疼腰痛 , 骨節疼痛 , 惡風 , 無汗而喘者 , 麻黃湯主之 。
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箇去皮尖
上四味 , 以水九升 , 先煮麻黃減二升 , 去上沫 , 內諸藥 , 煮取二升半 , 去滓 , 溫服八合 , 覆取微汗 , 不須歠粥 , 餘如桂枝法將息 。
解:麻黄汤证病机:太阳寒闭 。 脉:浮数左右俱长紧 。 麻黄开太阳之门 , 罔用麻黄有亡阳之虞 , 脉短、细、迟、无紧之像皆非麻黄汤证 。
骨节疼痛:骨节属少阳地界 , 骨节疼痛病标为少阳阳胜热证 , 太阳宣发有碍阳郁化热传经少阳(逆传) 。
麻黄汤证解:麻黄汤证病机为太阳寒闭 , 阳宣发有碍 , 阳宣发不到的地方必然阳虚 , 故恶寒、无汗出、一身手足逆冷 。 阳宣发有碍郁而化热 , 故头痛、发热、身疼痛 。 母病及子传经阳明肃降有碍 , 故不大便 。 子病及母传经少阳 , 故骨节疼痛 , 传经厥阴 , 故喘、胸满 。
麻黄汤方解:麻黄味辛性温开太阳之门 , 好比导向轮 。 桂枝甘草汤温太阳 , 好比动力系统 。 杏仁苦泄下气利水道(太阳为寒水之经 , 太阳寒闭必致寒水宣发不利) , 好比润滑剂 , 四药协同解除太阳寒闭恢复太阳宣发功能 , 真是妙不可言 。
36、太陽與陽明合病 , 喘而胸満者 , 不可下 , 宜麻黃湯 。
解:本条文论麻黄汤证传经或然证 。 麻黄汤证可传经阳明不大便 , 传经太阴腹满 , 传经厥阴喘、胸满 。 脉阴阳俱浮紧、证恶寒无汗出为麻黄汤证必备证 , 喘、胸满、不大便为麻黄汤证或然证 。 合参第235、242条文 。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大便为阳明病外证 , 恶寒为太阳病外证 , 其标证恶寒兼不大便 , 故曰太阳阳明合病(标证) 。 麻黄汤证不大便属少阳阳明 , 麻黄汤证为本 , 传经阳明不大便为标 。 合参第179条文 。
标、本合病比较:
标证合病:麻黄汤证恶寒、无汗出、不大便 , 其标证为太阳阳明合病 , 其本为太阳病麻黄汤证 。
本合病:大柴胡汤证其标证为少阳阳明合病 , 其本也为少阳阳明合病 。 标本之理不可不明 , 脉证几微之差不可不知 。
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 , 太阳寒闭宣发有碍 , 气道不通波及谷道 , 谷道不通亦可波及气道 , 大承气汤证不大便而喘是也 。 合参第242条文“病人小便不利 , 大便乍难乍易 , 时有微热 , 喘冒不能卧者 , 有燥屎也 , 宜大承气汤” 。
麻黄汤证不大便与大承气汤证不大便比较:
相同:证皆不大便 。
不同:
麻黄汤证不大便属少阳阳明 , 标本异位 , 麻黄汤证为本 , 传经阳明不大便为标 , 脉浮数左右皆长紧 , 证恶寒、无汗出、欲近衣、无大便实 。
大承气汤证不大便属正阳阳明 , 标本同位 , 脉数长大滑 , 证发热、有汗出、口渴欲冷饮、不欲近衣、腹部触诊硬满、热气蒸手、大便实 。
合参不大便诸方脉证几微之差(附后) 。
37、太陽病 , 十日以去 , 脈浮細而嗜臥者 , 外已解也 。 設胸満脅痛者 , 與小柴胡湯 。 脈但浮者 , 與麻黃湯 。
解:治病必求于本 , 同一标证 , 其本有本经病、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的不同 , 也有阴阳虚实之别 , 有雷同之证有雷同之脉 , 舍脉从证舍证从脉皆失之偏不可从 。 须坚持整体观念、脉证合参 , 厘清标本 , 识得脉证几微之差 。 勿拘泥太阳病、阳明病 , 勿拘泥小柴胡汤证、麻黄汤证 。 合参第16条文“观其脉证 , 知犯何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