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串门时,尽量做到“五不问”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
弟子从远方来 , 孔子拿着手杖问:“你的祖父还好吧?”
又问:“你的父母没病没灾吧?”
还问:“你的兄弟姐妹好吧?你的妻子、孩子好吧?”
书里说:“孔子以六尺之杖 , 谕贵贱之等 , 辨疏亲之义 。 ”
通过问候 , 体现了家人关系的等级、亲疏 , 也算是教导了弟子 。 孔子把教学 , 贯穿到了生活的全过程 , 令人佩服 。
老年人串门时,尽量做到“五不问”】随着时代的发展 , 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 , 很多老规矩 , 也被人嗤之以鼻 。 大家都觉得 , 聚散随缘 , 最自由 。
孩童可以童言无忌 , 年轻人可以口无遮拦 , 但是老年人不能“没大没小” , 毕竟要引领家风 , 树立社会形象 。 真的要避免“为老不尊” 。
从现实来看 , 喜欢串门做客的人 , 多半是老年人 , 因此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 , 问话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 尽量做到以下“五不问” 。
老年人串门时,尽量做到“五不问”
文章图片
02
第一 ,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问学习成绩 , 避免互相对比 。
在想象中 , 一走进家门 , 就能看到墙壁上的奖章 。 父母喜欢通过挂奖章的形式 , 来体现孩子的成绩 , 也带着炫耀的心思 。
大家看到奖章 , 马上就能“啧啧称赞” , 主人也脸上有光彩 。
事实上 ,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 , 常常拿奖章 , 到了小学、初中 , 就拿不到奖章了 。 还有一些孩子 , 不希望父母炫耀自己的奖章 , 他们希望得到尊重 。
关爱孩子的想法很可贵 , 但是询问成绩 , 要谨慎 。 尤其是遇到成绩不太好的孩子 , 因为老年人总是在点评成绩 , 导致内心很受伤 。
当老年人把几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到一起来对比的时候 , 成绩差的孩子 , 难免会生气 。
要记住:“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 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 ”
被总是认为自己年纪大了 , 经验丰富 , 就在孩子面前摆出居高临下的态度 。 要把孩子当成同等级别的人 。
03
第二 , 不问大龄单身青年的爱情情况 , 避免揭开婚姻的伤疤 。
很多老人 , 恨不得自己家的儿女马上成家 , 看到别人家的儿女单身 , 马上就想起“介绍对象” , 也没有搞清楚 , 儿女们为什么单身——是没有找对象 , 还是恋爱多年 , 一直不结婚 , 还是结婚了又离婚了 。
在老一辈的眼里 , 三十岁之前 , 必须结婚 , 离婚是不可以的 。 但是在年轻人的眼里 , 四十岁结婚也没有关系 , 遇到合不来的人 , 就离婚 。 不同的婚姻观 , 怎么可以放在一起讨论呢?
有时候 , 问大龄青年的婚姻 , 无疑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
老年人串门时,尽量做到“五不问”
文章图片
04
第三 , 不问中年人的收入 , 避免他们提起尴尬的收入 。
有句话说得好:“别谈钱 , 谈钱伤感情 。 ”
中年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 必须去赚钱 , 但是碍于能力有限 , 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赚大钱 。
也有一些中年人 , 费尽周折 , 但是收入很低 。 他们不是好吃懒做 , 而是能力有限 。 如果老人对他们的收入进行点评 , 难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
如果是中年人主动谈起收入问题 , 老年人可以搭话 , 提建议 。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 还是少问为好 。 毕竟 , 捉襟见肘的日子 , 会让中年人脸上无光 。
《青岛日报》报道 , 2016年春节前 , 采访人员随机抽取了200名受访者 , 有72%和69%的人表示最反感别人询问工作、收入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