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就应该与他所爱的人分担命运 爱她是不是应该去找她

谁就应该与他所爱的人分担命运 爱她是不是应该去找她

序言:
时隔八年,余华全新长篇小说《文城》再次扰动了读者的心 。全书分为“文城”和“文城补”,犹如书中所述——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本书通过讲述南方小镇上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的人生故事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 。而贯穿全文宗旨的主线,乃是林祥福千里寻妻所引发的一连串荡气回肠的故事,除此一条情感主线之外,由其所引发的一连串爱恨纠葛,向读者阐述了感情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情义信这三个一字千金的信奉 。
1.朴素的理想主义者——林祥福
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謙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一个巨大的包袱驮在背上,仿佛把整个家都扛在了肩上,怀抱幼女千里寻妻,为孩子乞食百家奶为生,寻找那个飘逸的名叫文城的地方,这就是林祥福留给读者的最初印象 。
林祥福是那个时代朴素的理想主义者,文城是他形销骨立的理想 。他本出生在殷实之家,书中开篇便描述道——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 。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如同藩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著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
然而这样一个在好山好水中成长起来的富足之人,却抛弃了当下所有,将一生耗在了貌似毫无意义的寻找之上 。毕竟是怎样的人物,才会做出如此违反常规的事情来呢?书中两个情节,便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追求,一个布满着情义信的饱满人物跃然纸上,让读者为之叹服 。
一是当妻子小美偷走他毕生积累的金条不告而别,捶胸顿足气急败坏之后,面对归来却一句解释都没有的小美,他却说:“你也没有狠心到把金条全偷走,你留下的比偷走的还多点 。”
二是当小美生下女儿再次不告而别,他履行了之前的承诺:“假如你再次不辞而别,我一定会去找你 。我会抱着孩子去找你,就是走遍天边海角,也要找到你 。”
为了这句诺言,他耗尽了一生 。寻妻未果,他却始终不曾穷困潦倒 。怀揣巨额银票踏上寻妻之路,中途在自以为就是小美口中的溪镇落脚,继承寻找等待之余,又结识了好友,在溪镇仍旧凭着一腔本领闯出了一片天地 。
余华并没有把他描述成一个表观上悲惨的人物,给了他丰富的物质和值得信赖的好友 。可读来仍对这个人物布满了无限悲悯 。一个追求精神极致圆满的人物,世俗的圆满于他只是锦上添花,若没有精神根基的存在,世俗的一切便是苟活于世的依附而已 。
最后,林祥福仍为了他的道义,死在了匪徒的刀下 。临死前不倒的微笑,连杀人如麻的土匪也被震慑 。当收到书信的田大一行来接他回万亩荡的老家时,田大病死在了来的途中,而他也再看不见当初那个爬满了稻谷麦子和玉米、永远绿山长流、布满了希望的万亩荡 。
他的童年是在田大肩膀上度过的,田大驮着他一次次走遍村庄和田野,现在他与田大平躺在一起,踏上了落叶归根之路 。
作者对他爱情的最后交代,是“文城补”中他的尸体半路中停靠在了小美的坟墓旁 。果然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 。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这最后的死别,为他执着又壮阔的一生划上了句点 。一个为情所痴的男人,却成为了精神上的英雄,打动了万千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