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果·昨日因(来自《Nature》的实锤,完结篇)

今日果·昨日因(来自《Nature》的实锤,完结篇)
文章图片
前言
各位晚上好 , 咱之前写过一个《昨日果?·今日因》的系列 , 主要八卦了新冠病毒变异株交替背后的机制 。 ?????????????
正好前两天 , Nature发了篇相关的newsarticle , 里边儿的说法 , 跟咱之前贩卖的焦虑 , 不说是七八分类似 , 至少也算一毛一样吧~所以这就搬运过来 , 算是给之前无根无据的贩焦作品提供一点事后诸葛亮式的背书得了~
这篇文章虽然写得很棒 , 干货也不少 , 但实在有点长……之前已经搬了两次 , 统共六七千字了已经 , 详见:
今日果·昨日因(来自《Nature》的实锤 , 上集); 。
今天咱就把剩下部分一口气说完呗~
——开门见山 , 请品鉴:
今日果·昨日因(来自《Nature》的实锤,完结篇)
文章图片
标题翻译成人话:长达数月的新冠病毒持续感染如何催生出新的阴间变异株?跟踪新冠病毒在持续感染病例体内的演化过程 , 有助于理解Omicron以及其他VOC的起源 。 科学家们将如何应对这些知识?
——请再品鉴:
今日果·昨日因(来自《Nature》的实锤,完结篇)
文章图片
这张超酷的GIF , 代表了某持续感染病例体内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在长达182天时间内的变异历程~传送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613-2
第五部分:展望未来(续)持续感染事件可能是Omicron和Alpha这里VOC诞生的最佳解释 。 但目前尚不清楚 , 通过单个宿主体内的持续感染如何获得VOC们的一大特点——它们像野火一样的宿主间传播能力 。 “这是一个真正的谜 , ”Bloom老师说 。 “当某一特性没有受到持续的正向选择压时 , 病原体通常就会逐渐损失这一特性 。 而在单宿主体内持续感染的状态下 , 病毒显然没有受到跨宿主传播方面的选择压 。 ”并且 , 免疫系统受损的感染者可能并不是阴间变异的唯一潜在来源 。 研究记录显示 , 具有健康免疫系统的的新冠感染症照样有可能发生长达数周的持续感染 。 Martin老师表示 , 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 , 与持续一周的急性感染相比 , 持续三周的慢性感染显然将给病毒演化提供成倍的机会 。 Hill老师则表示:“与免疫缺陷感染者相比 , 免疫系统相对健康的感染者可能为病毒演化提供更强大的选择压力 。 但是如何识别易发生持续感染的人群 , 或者这类人群有没有什么特征症状 , 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 “Hill老师继续表示:“我怀疑持续感染现象可能比我们意识到的要普遍得多 。 ”
去年 , 巴西里约热内卢OswaldoCruz研究所的病毒学家GonzaloBello老师发现了几种在巴西亚马孙州流行的变异株 。 这些变异株分别携带了Gamma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突变 , 而当这些突变组合到一起之后 , 就推动了该地区2021年凶猛的第二波大爆发 。 Bello老师因此表示 , 有证据表明Gamma可能不是在单一的持续感染病例体内修炼成形 , 而是从涉及了健康人群当中多起持续感染事件的传播链 。 Bello老师认为 , Gamma起源时的这种涉及多个持续感染病例的传输链 , 可能也是导致Omicron大家族旗下各变异株相互差异较大的原因 。 他说:“也许COV修炼成型的某些演化步骤发生在健康人体内 , 如果是免疫健全人群的持续感染导致了VOC诞生 , 那么提高全球疫苗接种率就可能有助于防止出现新的VOC 。 “Hill老师则补充说:“现在所有这些不受控的巨大感染波峰 , 都是在为下一波全新VOC播撒种子 。 ”(拍老师的画外音:今日果 , 昨日因;明日果 , 今日因……)在持续感染期间服用的抗病毒药物等 , 可能也会对病毒的演化造成影响 。 老师们正在密切监视新冠病毒对现有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 , 例如Paxlovid和Molnupiravir(持续感染病例选出针对初代目神药瑞德西韦耐药性的情况已经实锤了…) 。 这些抗病毒药物的靶点都是一些高度保守的病毒蛋白 , 所以对于这些蛋白来说 , 选出耐药性的门槛很高 , 但Gupta老师表示:“以持续感染为特征的跃迁演化模式可能会为病毒争取到宝贵的演化时间 。 ”根据哥大病毒学家何大一老师团队某项还未发表的研究结果 , 至少在体外实验种 ,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抗Paxlovid , 其中某些涉及到(上文提到过的)补偿性突变机制 , 即用额外的突变来抵消获得Paxlovid耐药性所必须牺牲的细胞感染效率 。 不过何老师表示 , 这类突变不太可能是现在被媒体炒得火热的Paxlovid复阳现象的原因(虽然何老师自己刚刚经历过服药后复阳……) 。 但是 , 不管怎么说 , 如果这种5天一疗程的抗病毒药物被长期用来治疗持续感染的话 , 那么耐药性可能很快就会冒头 。 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是确定病毒持续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免疫缺陷人群的治疗方案 , 因为他们往往不会对疫苗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 而绝大多数已获得批文的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又对Omicron及其各子毒株无效——而且某预印本显示 , 用上述疗法来治疗持续感染的话 , 可能会出现耐药性 。 (拍老师的画外音:不是“可能” , 是已经出现不少了……)JHU公卫学院微生物学家ArturoCasadevall老师表示 , 理论上恢复期血浆应该比单抗的耐药性门槛更高 。 含有高水平多抗的血浆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症 , 现在某些医生已经开始给免疫缺陷病例提供恢复期血浆 。 Sigal老师则指出 , 针对HIV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也可以帮助HIV感染者清除体内的新冠病毒持续感染 , 但这类药物的长期服药依从性又是个挑战 。 去年10月 , 英国曾报告有持续感染病例在接种新冠疫苗后成功清除体内病毒 。 而本文最开始Sonnleitner老师研究的那位奥地利妇女 , 她在持续感染7个月之后也接种了疫苗 。 不过现在并不知道 , 接种疫苗是否是导致病毒被清除的原因 。 然而 , 靠着打疫苗清除病毒的结果 , 患有持续感染者来说始终只是罕见的结局 。 大多数持续感染者的终点都是死亡 。 “这些案例报告看得让人伤心” , Stern老师表示.现在全世界不少地方都在尝试假装大流行已经成为过去 , 很多身体健康的人都对所谓“致病性温和”的Omicron不屑一顾 。 对此 , Stern老师表示:“必须给那些持续感染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多的保护……不管是对这些高风险人群而言 , 还是对全人类社会来说 , 持续感染都非常危险 。 ”以上 , 终于搬运完毕 , 我容易吗我……一句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