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蜱虫“作案”高发期,这份《夏日实用防蜱虫手册》你肯定需要!

进入蜱虫“作案”高发期,这份《夏日实用防蜱虫手册》你肯定需要!】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
最近
天气逐渐开始炎热
又到了各种虫子活动猖獗的时节
作为正儿八经的福建人
日常生活中
什么蚊子、苍蝇、飞蛾、大蟑螂......
全都见怪不怪!
进入蜱虫“作案”高发期,这份《夏日实用防蜱虫手册》你肯定需要!
文章图片
不过 , 最近一种虫子 , 却登上了微博热搜 , 没错就是蜱虫 。
进入蜱虫“作案”高发期,这份《夏日实用防蜱虫手册》你肯定需要!
文章图片
其实 , 每年都有被蜱虫咬伤的案例(相关链接:福州女子眼角长“肉球” , 一查吓坏了…竟是活虫!这种虫子严重可致命)
进入蜱虫“作案”高发期,这份《夏日实用防蜱虫手册》你肯定需要!
文章图片
那么 , 蜱虫究竟是什么虫?为啥这么可怕?小编这就给大家科普下↓↓↓
进入蜱虫“作案”高发期,这份《夏日实用防蜱虫手册》你肯定需要!
文章图片
蜱虫 , 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 , 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 , 仅约火柴棒头大小 。 不吸血时 , 有米粒大小 , 吸饱血后 , 有指甲盖大 。 蜱虫叮咬人时无痛感 , 但可造成人体局部充血、水肿、炎症反应 , 并可能引发持续高烧、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坏 , 严重时危及生命 。 此外 , 蜱虫叮咬可能导致森林脑炎、莱姆病、新疆出血热、回归热、Q热病、立克次体感染、无形体病等传播 。
为什么蜱虫叮咬很难被发现?
蜱虫不能跳也不能飞 , 它们通常出现在靠近地面的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 , 一般找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 如趴在草尖或者灌木尖 , 等待潜在的宿主靠近它们 , 一旦有机会 , 它们会爬到宿主身上 , 寻找一个附着点叮咬 。
进入蜱虫“作案”高发期,这份《夏日实用防蜱虫手册》你肯定需要!
文章图片
▲蜱虫有锋利的嘴巴 , 可以熟练地切开皮肤一头扎进去吸血
蜱虫一般选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 , 如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 。
在叮咬人时 , 它散发一种麻醉物质 , 所以人体经常感受不到 。 然后将头、螯肢埋在人的皮肤内吸血 , 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 , 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
进入蜱虫“作案”高发期,这份《夏日实用防蜱虫手册》你肯定需要!
文章图片
▲蜱虫取下后 , 仍死死咬住皮肤
夏秋季是蜱虫的高发季节
每年这时候
多地都有被咬伤的病例
一定要注意防范!
发现蜱虫后怎么办?
1、很多情况下 , 蜱虫叮咬在皮肤后附着很牢靠 , 不易去除 。 在虫体周围厚厚地涂石蜡油、凡士林等 , 尽量避免强行拔除虫体 。
2、伤口处外用消炎药水或抗生素药膏 。
3、因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 , 应及时到医院确诊是否感染传染病 。
提醒:如无把握 , 应尽快找到最近的正规医院 , 让医生处理 。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外出时 , 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丛、树林等)坐卧 。 进入这些地方 , 尽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 , 扎紧裤腿 , 不穿拖鞋或凉鞋 。
在暴露的皮肤涂抹趋避剂 , 如避蚊胺(DEET) , 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 衣服、靴子、帐篷等用氯菊酯等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
一旦发现有蜱叮咬 , 切不可生拉硬拽 , 可用酒精局部消毒 , 并及时就医 。
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生活区旅行时 , 除要做好自身防护外 , 离开时还应仔细检查宠物是否被蜱虫叮咬 。
生活在山地、森林、丘陵等地区的居民 , 注意家居环境是否存在游离蜱、饲养的家畜是否有蜱附着 , 及时做好清理和杀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