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入茶,怎么喝养生不伤身?正确使用“中药代茶饮”,学会喝“养生茶”( 二 )


另外 , 白芷、紫苏、肉豆蔻、白果、鱼腥草等都是已知部分内源毒性物质的中药品种 。
还有部分毒性物质未知的中药品种 , 如:
夏枯草:
临床有过敏不良反应的报道 , 一般在服药后几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 ,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症状 , 如恶心呕吐、眩晕、心悸怔忡、腹痛腹泻等 。 另外 , 夏枯草属于高钾药材 , 不宜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
人参:
是人们认知中常用的补益类的中药制剂 , 其常用的方式可见代茶饮、泡酒、药膳等 。
随着人参类制剂的滥用 , 临床上出现了许多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呼吸急促、心律失常、过敏、嗜睡等不良反应 。 其中若服用超过200ml的人参粉则会出现中毒症状 , 如失眠、抑郁、头痛、心悸、血压升高、体重减轻等 。
所以 , 药食同源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的食用或滥用中药 。 同一种药材 , 产地不同 , 其成分也会有所差异 , 且不同的人群、使用的季节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均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
因此 , 在想要饮用中药代茶饮的时候 , 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尽可能从正规医院渠道购买中药材 , 对其产地、用法、禁忌进行相关了解后 , 进行正确的保健服用 。
中药入茶,怎么喝养生不伤身?正确使用“中药代茶饮”,学会喝“养生茶”
文章图片
03
中药代茶饮 , 喝法有讲究
代茶饮是以药代茶 , 选用一两味中草药煎汤或沸水冲泡 , 借助药物的四气五味以纠正身体的寒、热之偏 , 强身健体 。 但其在喝法上有讲究 , 只有正确运用 , 才能收到疗效 , 否则适得其反 。
1.因证用之 。 使用代茶饮之前需要专业医生对症状、体质进行辨别选用 , 比如同样是便秘 , 有些人因胃火重引起 , 而有些因肺火导致 , 需辨证论治 。
2.因人用之 。 网络发达的时代 , 大家都喜欢“抄作业” , 但其实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用同一个方子的代茶饮 , 比如火重的祛火 , 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 , 则需要配伍健脾和胃的温补药物中和 。 同时根据人群的症状轻重 , 也会有多种不同的搭配 。
3.因药用之 。 根据中药饮品的性质区别 , 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煎煮 。 如果是大且坚硬的中药饮片 , 例如天花粉、罗汉果、川贝母等 , 需要捣碎冲泡;如果是碎末状的饮片 , 最好装入无纺布小袋 , 制作成茶包 , 泡茶服用;部分中药饮片质地松散、松脆 , 例如各类花 , 通常容易成碎 , 最好也采用茶包的形式进行袋泡 , 以免呛咳 。
4.若有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 如上述药材的举例 , 即便是药性平和的药味 , 过量服用也会造成上火、腹泻等不良反应 。 甚至有些商家为了追求口感 , 使用糖、盐或其它添加剂腌制后售卖 , 往往会添加成分超标 , 这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特殊疾病的患者并不适用 。 因此 , 使用代茶饮之前最好咨询专科医生 。 而且一旦出现病情变化 , 需要及时调整方案或者停止使用 。
5.冲泡要求 。 用沸水冲泡前应过一下水 , 去除杂质和灰尘 。 沸水泡10~30min即可 。 代茶饮每日一剂 , 多次泡服至无味为止 。
6.合理贮藏 , 关注饮片质量 。 一般饮片应贮存在阴凉干燥处(室温10~25℃ , 相对湿度45%~75%)易变质吸潮发霉的花类和果实种子类饮片应保存在20℃以下 , 并注意室内清洁和通风 。 多数家庭的贮存条件不可能长期稳定的达到以上标准 , 因此不要一次开具过多的代茶饮中药饮片放置家中 。 尤其是现在为了便于患者服用 , 代茶饮的中药饮片多由分装剂量准确的小包装组成 。 而小包装饮片的包装透气性差 , 易造成质量问题 。 同时 , 由于隔着外包装 , 不易发现虫蛀、变色、走油、霉变等问题 。 因此 ,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饮片质量 , 发现变质问题不要服用 , 及时调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