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入茶,怎么喝养生不伤身?正确使用“中药代茶饮”,学会喝“养生茶”

本文转自:劳动午报
如今 , 各类饮品已经成为了年轻群体的生活必需品 , “拼单团咖啡”、“靠奶茶续命”等已经是学校、办公室等场所的高频用语 , 甚至产生了独有的文化 。
奶茶、咖啡类等饮品虽然口味香甜独特 , 但过度饮用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 。
因此 , 许多人将目光转向了健康饮品 。
那么 , 如何能够每天安排上一杯安全有效的健康饮品呢?请大家往下看!
中药入茶,怎么喝养生不伤身?正确使用“中药代茶饮”,学会喝“养生茶”
文章图片
01
“养生茶”不能千篇一律
随着“药食同源”理论深入人心 , 大家对于中药代茶饮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
中药代茶饮是指将中草药与茶叶 , 或者采用单味及复方中草药代茶冲泡、煎煮后饮用 。
对于常规的中药 , 相信大家都有了基础的了解 , 低头看看您的保温杯中 , 是否长期有“菊花茶”、“枸杞茶”、“玫瑰花茶”等饮品 。
菊花:
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的作用 , 被许多认为自己“上火”的群体用来“降火” 。
但菊花性微寒 , 同时有降压的作用 , 所以对于脾胃虚寒、血压正常甚至血压偏低的人群 , 是不宜每天、长期的饮用 。 且用量一般为6~9g 。
枸杞子:
是一味补益药 , 因其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玉米黄素而备受青睐 。 “保温杯里泡枸杞”更是将其推向“神坛” 。
但是 , 其中的玉米黄素不溶于水 , 光是简单的冲泡很难将枸杞子中的营养物质“析出” 。 建议将其作为配料 , 做药膳的时候加入 , 并将其嚼烂服用 。
而且 , 它是味甘质润之品 , 脾虚有湿、腹泻、体质偏热的人都不宜多吃 。
中药入茶,怎么喝养生不伤身?正确使用“中药代茶饮”,学会喝“养生茶”
文章图片
玫瑰花:
含有芳香的醇、酚和含香精的油脂等300多种化学成分 , 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散瘀的功效 , 对调节心情、调养气色有好处 , 比较适合女性服用 。
但是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物质 , 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容易产生不易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 , 引起便秘 。
且其属温性花草 , 对于阴虚火旺、实热者来说 , 不宜久服 。
而且因其能够活血化瘀行气 , 对于女性经期血量很多的人 , 也不宜服用 。
以上只是简单的列举了3个例子 , 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罗汉果、人参、胖大海、陈皮、甘草、当归、益母草等 。
02
药食同源茶饮 , 利弊同行
近年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药食同源的药材名单目录不断进行更新 , 对其安全性、不良反应等也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
其中 , 已知部分疑似内源毒性物质的中药品种有:
决明子:
有清肝明目 , 润肠通便的作用 。 常用的方式为代茶饮、煮粥食用 , 具有降血脂、降血压、保肝明目、抑菌、抗氧化和泻下通便的功效 。
但在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中 , 一次性给予高剂量决明子会使实验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 。 长期食用大剂量决明子 , 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部分还会影响生殖系统 。
栀子:
有清热泻火除烦 , 凉血解毒作用 。 其性寒 , 常用的方式为代茶饮、煮粥、煮汤 。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 短时间内容易出现大便溏稀、发黑的现象 。 长期大剂量服用容易出现嗜睡、精神不振等症状 。
中药入茶,怎么喝养生不伤身?正确使用“中药代茶饮”,学会喝“养生茶”
文章图片
薄荷:
有疏散风热 , 利咽透疹 , 疏肝解郁的功效 。 常用的方式为代茶饮、煮粥、煮汤 。 其中含有薄荷挥发油、薄荷醇等物质 。
急性毒性实验后实验对象出现行动迟缓、呼吸急促、呕吐等不良反应 , 还容易诱发口腔、鼻腔各类过敏反应、哮喘、接触性皮炎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