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只是医疗(新视野)( 二 )


换个角度来看 , 上述六个方面就是构建防病学的二级学科内容 , 并可由此派生出3级、4级学科 ,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 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 , 既要研究每一个因素的内在逻辑 , 又要研究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既要归纳提升中国传统防病的认知 , 又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的防病知识;既要使用传统的学科结构范式 , 又要勇于探索系统集成的新方式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由简到繁 , 由部分到整体 , 防病学之吃事学已经有了基本框架 , 不断组合迭代 , 必成完整体系 。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 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 , 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 也不是不可攻破的堡垒 。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防病是健康管理的上游 , 治病是健康管理的下游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构建防病知识体系的价值不会低于治病知识体系 , 且会高于治病知识体系的价值 。 在得病率居高不下的今天 , 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尤为必要 。
防病学的任务是使个体持续健康、更加长寿、无疾而终 。 防病学的价值是提高个体生命质量 ,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 减少疾病给个体带来的痛苦 , 减少家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发生 , 减轻国家越来越重的医保负担 , 减少医疗资源的过度占用 , 提高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率 。
有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支撑 , 有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迫切诉求 , 有国家“健康中国”方略的指导 , 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 , 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 防病学的构建 , 是对现代科学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
防病学就是“预防为主”的主角和抓手 。 有了防病学 , 让人民防病有学而依 , 学而用之 , 用而验之 , 真正做到防病为主、治病为辅 。
如果说 , 20世纪以欧美学者为主构建的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 那么 , 21世纪的中国学者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担当 , 在中国传统防病文化的基础上 , 揭示疾病成因的客观规律 , 创新构建防病学知识体系 , 减少人类疾病发生 , 提供病前健康管理的全球公共产品 ,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