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院团队历时五年开展国际最大样本量研究:肠菌移植在中国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具有长期安全性

上海十院团队历时五年开展国际最大样本量研究:肠菌移植在中国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具有长期安全性】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十院团队历时五年开展国际最大样本量研究:肠菌移植在中国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具有长期安全性
文章图片
肠菌移植(FMT)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前沿疗法 , 不仅为肠道感染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等开辟了新治疗路径 , 还在自闭症、帕金森病、焦虑抑郁障碍等治疗上取得了突破 。
在证实其疗效的同时 , FMT的安全性同样也广受瞩目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李宁教授、秦环龙教授团队开展了迄今为止国际样本量最大(8547例患者、9万余次治疗)、随访时间最长(5年)的研究 。
6月13日 , 团队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 。 文章阐述了肠菌移植在中国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的长期安全性 , 证实了该团队提出的同济FMT优化方案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文章第一作者为田宏亮博士 , 通讯作者为陈启仪主任 。
上海十院团队历时五年开展国际最大样本量研究:肠菌移植在中国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具有长期安全性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 , 肠菌移植成为多种胃肠道疾病或涉及肠功能障碍的肠外等疾病的新兴与前沿疗法 ,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 但是该项治疗的长期安全性一直有待证实 。
上海十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在秦环龙教授和李宁教授带领下 , 系统开展了肠菌移植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 , 利用自创的菌群移植不良事件五级评价标准SeverityAssessmentCriteria , 阐明了在FMT后2周、3个月、1年和5年的随访期内不同移植途径安全性差异 , 以及FMT对全身各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
为进一步降低FMT不良事件发生率 , 陈启仪主任开创性地提出了“同济优化方案” , 即通过移植前健康宣教、严格供体筛查管理、菌液制备质量安全控制、患者移植时机把握、适宜移植途径选择及不良事件规范化处置六个维度来提高FMT的安全性 。
团队于2022年3月在《胃肠病学》杂志报道了对近8500名菌群移植供体候选者进行筛选的经验、步骤和相关数据 , 提出五步六维度的FMT供体筛选策略 , 相关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积极评价和认可 。
上海十院团队历时五年开展国际最大样本量研究:肠菌移植在中国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具有长期安全性
文章图片
该优化方案成功推广应用于中国微生态治疗创新联盟各单位 , 使得短期(即2周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2017-2019年的32.6%(667/2045名患者)显著下降至2019年-2021年的17.2%(400/2323名患者) , 患者满意度从82.5%(1687/2045名患者)增加到95.6%(2221/2323名患者) 。 该研究结论为国际肠菌移植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 对相关疗法的健康发展和推广应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
近年来 , 上海十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采用肠菌移植治疗各类肠道内外疾病达1万余例、10万余次 。 在肠道感染性疾病、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腹痛腹胀等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上取得突破 , 并在胃肠疾病合并有神经精神性疾病如自闭症、帕金森氏病、焦虑和抑郁等 , 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过敏性紫癜和皮炎 , 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脂肪肝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
上海十院团队历时五年开展国际最大样本量研究:肠菌移植在中国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具有长期安全性
文章图片
目前 , 上海十院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上海市人体肠道菌群开发与研究技术工程中心约1000平方米 , 包括生物样本库、菌群移植中心、菌群菌液和胶囊制备GMP车间、新型功能菌株研发中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检测与生物信息分析中心和大数据储存与分析中心 , 并组建了包括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团队及菌群与代谢物检验检测与分析团队 , 与全球同行开展广泛交流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