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螺毒性极高!连江一对夫妻中招,妻子被送进了ICU……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采访人员林宝珍
夏日美食季 , 同时也代表着饮食风险的增加 , 一不注意 , 就容易吃伤甚至食物中毒 。 上周 , 家住福州市连江的一对老夫妻 , 就因误食织纹螺中毒 , 双双被送进医院洗胃 , 并转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 , 由于妻子进食较多 , 进急诊ICU住院治疗了一周 , 才康复出院 。
吃“螺蛳”后 , 夫妻双双中毒!
据介绍 , 这对夫妇家住连江海边 , 平时有“赶海”的习惯 。 上周 , 他们在海边捡到了不少螺 , 回家美美吃了一餐 。 没想到 , 进食后不久 , 就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 , 依姆进食得较多 , 四肢都麻木无力了 。 夫妻双双被送到当地医院洗胃处理后 , 转诊到附一医院进一步治疗 。
附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诊后 , 考虑依伯进食较少 , 安排在门诊输液利尿等对症处理;依姆进食较多 , 且出现头晕、行走困难等 , 考虑中毒严重而入抢救室对症治疗后 , 又转急诊ICU进一步住院治疗 。 在EICU , 依姆经过3次血液灌流以及补液、保肝保肾、利尿等处理后 , 症状才明显好转 。 经过1周精心治疗 , 依姆完全康复出院
这种螺毒性极高!连江一对夫妻中招,妻子被送进了ICU……
文章图片
织纹螺
这种螺毒性极高!连江一对夫妻中招,妻子被送进了ICU……
文章图片
织纹螺毒性高 , 误吃可致死亡!
据介绍 , 织纹螺又被称作“白螺”“甲锥螺” , 也有一些地区叫作“割香螺”“小黄螺” 。 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等区域经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 织纹螺的长相与我们平常见到的螺蛳很相似 ,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 , 很容易将这两种生物搞混 。 稍不同的是 , 织纹螺的尾部又尖又长 , 而且整体上也只有指甲盖大小 , 壳上一般会有八道螺旋 。
由于织纹螺在生长过程中会摄食有毒藻类和其他有毒物质 , 内体会蓄集河豚毒素和麻痹性贝类毒素等 。 误食后 , 会出现神经性麻痹症状 , 死亡率较高 。 目前 , 织纹螺已经被严令禁止售卖 。
这种螺毒性极高!连江一对夫妻中招,妻子被送进了ICU……
文章图片
【新闻知多一点】
织纹螺为什么有毒?
有关资料表明 , 织纹螺本身无毒 , 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 , 也就是说 , 这与织纹螺的生存方式有关 。 织纹螺在刚孵化出来之后 , 就像“一张白纸”一样 , 体内并不含有这种毒素 , 只是在生长的过程中 , 由于腐食的这种“天性” , 它们经常以死鱼、死虾和其他一些动物的尸体为食 , 另外还吃一些藻类以及海水中悬浮的有机物碎屑 。 正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 , 或者其他有毒物质 , 如河豚毒素等而被毒化 。
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河豚毒素和麻痹性贝类毒素 , 两种毒素中毒症状类似 , 中毒病人主要呈神经性麻痹症状 , 死亡率较高 。
织纹螺毒性有多强?
据有关资料显示 , 河豚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毫克至0.9毫克 , 其毒性是自然界中人们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 , 连氰化物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许多 。 因此 , 织纹螺的肉质中 , 如果含有河豚毒素 , 那么成人食用量在10克左右 , 就能引发中毒反应 。 如果一次食用量达到50克 , 就会有生命危险 。
据附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蔡川奇医师介绍 , 由于河豚毒素属于神经毒素 , 误食后有几分钟至数个小时不等的潜伏期 , 然后就会迅速引发中毒反应 , 首先是面部、四肢等部位出现发麻现象 , 然后消化系统出现不适 , 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 继而出现四肢无力、肌肉麻痹等问题 。 如果中毒较深 , 还会引发神志不清、身体瘫痪、呼吸困难等严重问题 , 更严重的会最终造成死亡 。 而且最让人担忧的是 , 如果出现河豚毒素中毒 ,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医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