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高温重来,谨防“热射病”

提醒|高温重来,谨防“热射病”
文章图片
一场夏雨过后 , 高温天气卷土重来 , 在连续多日的高温之下 , 千万别把中暑不当回事 , 重度中暑是会危及生命的 。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救站提醒市民 , 出现重度中暑症状时不要用藿香正气水 , 也不要大量饮水“解暑” 。
提醒|高温重来,谨防“热射病”
文章图片
和高温赛跑抢回热射病患者
6月26日11时 ,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救站接到出诊任务 , 求助人在电话里称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 , 医师赵兵当即指导家属将患者身体调整到平卧位 , 并把头偏向一侧 。
急救团队仅用5分钟便到达患者家中 , 此时狭小的房间内温度较高、通风条件差 , 屋里仅有一个电风扇散热 , 而患者面色苍白、身体高热 , 无汗 , 查体显示“体温42℃、血压90/48mmhg、心率143次/分 , 呼吸32次/分 , 血糖17.9mmol/L” 。
医师赵兵和护士聂宇光判断患者为重度中暑 , 且为严重的热射病症状 , 当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 ,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 快速补液、吸氧 , 并用温水擦拭身体 , 随后将患者转至抢救室进一步救治 。
医师赵亭、护士李波通过心电监护、静脉补液、冰袋降温 , 急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等措施进行抢救 , 使得患者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 , 之后转运到急诊重症监护室继续接受治疗 。
提醒|高温重来,谨防“热射病”
文章图片
重度中暑不要用藿香正气水
医师赵兵介绍 ,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型 , 最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重度中暑 , 而重度中暑又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 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 占中暑的8.6%~18% 。
“患者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 , 甚至超过40% 。 热射病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 以及进行性多器官系统损伤 。 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 死亡率极高 。 ”赵兵提醒市民“发生重度中暑 , 不要用藿香正气水” , 因为藿香正气水不是解暑特效药 , 其成分含有40%~50%的酒精 , 对于过敏及重度中暑病人来说 , 不仅不能缓解中暑症状 , 还会加重病情 。
赵医师建议市民学会判断中暑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 以及如何治疗的方法 , 同时常备防暑药物 , 如仁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暑症片、夏桑菊颗粒等 。
不要给重度中暑的病人喝水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救站向市民传授常用的急救“五招” , 这“五招”对于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病人经现场救护均可以恢复正常 。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 , 同时垫高头部 , 解开衣裤 , 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 。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 , 后改用冷水、冰水敷 , 帮助患者冷却体温 。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 , 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 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
四擦:当高温、高湿、无风 , 身体散热困难时 , 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
五降:当中暑者体温高达40℃以上 , 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 , 要遵循以下原则:快速、有效、持续降温;迅速补液扩容 , 控制患者的躁动和抽搐 , 同时拨打120 , 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给重度中暑的病人喝水 。 因为病人在大量出汗的时候 , 汗液会带走很多盐分 , 造成人体内部电解质的失衡 , 如果这时候再给他和大量的水 , 就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 , 使病情加重 。
提醒|高温重来,谨防“热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