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身体“健康密码”,从明白医疗检查的作用开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余冰玥)医疗检查怎么选择?检测检验报告中蕴含着怎样的“健康密码”?科技值“拉满”的检查设备如何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9月8日 , 中日友好医院举行“看懂健康密码”采访人员会 , 皮肤科、检验科/输血科、放射诊断科、放射肿瘤科、核医学科专家 , 对医疗检查项目的作用进行了科普讲解 , 带领大家解密身体“健康密码” 。
破译身体“健康密码”,从明白医疗检查的作用开始
文章图片
中日友好医院举行“看懂健康密码”采访人员会 。 余冰玥/摄
检验科/输血科主任曹永彤介绍 , 检验报告作为身体健康预警的信号 , 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
检验科工作人员是人们身体与疾病斗争战场上的“侦察兵” , 医生们可以在血常规检查中查出血色素、红细胞、白细胞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 , 可以在生化指标中检测出肝功、肾功 , 还可以检测出甲肝、乙肝、梅毒、艾滋病等病毒 , 抗疫中做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也由检验科完成 。
除了常规检测 , 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筛查自己是否有患肿瘤的风险;患病治疗时 , 基因检测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一遍进行精准治疗以及实施个体化用药方案 。
基因检测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差异 。 例如 , 一个人能否饮酒 , 原来和基因有关 。 曹永彤说 , 酒精代谢与乙醛脱氧酶基因密切相关 , 携带野生型基因者能正常代谢酒精 , 如携带突变型基因者 , 酒精代谢能力低 , 饮酒后会导致白酒中的乙醛在体内蓄积 , 严重危害健康 。
而多种检测项目、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 可以判读身体的“隐形密码” , 降低误诊率 。 曹永彤举例 , 之前有一位肝功异常的患者 , 医生们最初的诊断结果是慢性肝炎 , 但通过免疫电泳检验 , 发现有误 , 后患者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
与此同时 , 高科技设备也为解读身体“密码”提供有效助力 。
“高精尖设备让我们拥有了一双透视的眼睛 。 ”放射诊断科主任谢晟介绍 , 放射科通过影像学检查帮助临床进行精准诊疗 。 三年前 , 中日友好医院开始用人工智能进行肺结节筛查 , 减少临床漏诊 。 同时 , 人工智能还能提供危险度信息 , 帮助医生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表示 , 皮肤影像也正成为医生诊断疾病过程中的有力助手 。 皮肤影像包括大体照片、皮肤镜、皮肤CT、皮肤超声等 , 其中 , 皮肤CT是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的简称 , 可以更准确地探知皮肤病类型 , 帮助医生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去年一年 , 我们通过皮肤影像检测了8000多个体检用户 , 发现了2例早期皮肤肿瘤 ,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武器 。 ”
“核医学检查是影像诊断的‘第三只眼’ 。 ”核医学科副主任富丽萍说 , 核医学的“核”指的是医用同位素 , 它人为可控 , 剂量极其微小 , 半衰期短 , 精准照射 , 对人体损害小 , 和人们印象中的核武器、反应堆差别巨大 。 “核医学用着最高端的设备,做着最安全的检查 。 ”
“核医学检查和超声、放射检查不一样 , 不看脏器的大小和形态 , 主要是评价脏器的实际生理功能状态 。 ”富丽萍指出 , 核医学中的“有力武器”——PET/CT , 就能进行精准定性诊断 。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一直都是民众关切的问题 。 曹永彤表示 , 中日友好医院参加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已有10年 , 互认项目达43项 , 患者在这些项目互认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就诊时 , 无须重复进行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