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有“中国特色”,再次提醒:发现7个症状,及时去医院排除

“做完核酸要立马刷牙!不然咽拭子的棉签吸进身体 , 会致癌!”
“采样拭子有毒 , 反复摩擦或刺激会增加癌变风险!”
……
近日 , 关于“核酸/抗原采样拭子有毒”的说法突然流传开来 , 该言论的支持者认为 , 采样拭子与普通棉签不一样 , 主要成分为化纤 , 长期接触这类材质会致癌 。 甚至有人“预判”:今年之后 , 全国咽喉癌和鼻咽癌患者剧增 , 特别是上海 。
其实 , 稍有科学认知的人一看便知这种言论是谣言 。 “上海辟谣平台”也给出了澄清说明:采样拭子(也称“一次性使用采样器”)属于医疗器械产品 , 不仅生产要进行备案 , 而且有严格的生产环境要求和质量监管标准 , 合格产品肯定无毒无害 。
鼻咽癌有“中国特色”,再次提醒:发现7个症状,及时去医院排除
文章图片
而谣言之所以被流传 , 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对癌症的“惧怕” 。 对于“采样拭子反复刺激摩擦会致鼻咽癌”的说法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主任医师李真华认为是“杞人忧天” 。
通常情况下 , 只有反复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才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 而每次核酸采样只有短短十几秒的接触 , 且采样拭子质地较为柔软 , 并不会导致破损和炎症发生 , 更不会引发长期慢性炎症的积累 , 因此不会增加癌症风险 。
大众与其关注一些无稽之谈 , 不如主动增强对癌症的科学认知 , 才可能更准确地做好预防措施 。
一、鼻咽癌有“中国特色” , 3个诱因要注意远离
我国是世界上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 而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和香港等地是高发病区 , 发病率比其他国家地区高20倍以上 , 因此鼻咽癌又有“广东癌”之称 。 特别是散发性鼻咽癌比家族性鼻咽癌更常见 , 约占鼻咽癌病人的90% 。
为何中国高发鼻咽癌?这与多种因素有关系 。
1、EBV高危亚型感染
几乎所有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都能够发现EBV病毒 。 感染EBV病毒后 , 鼻咽部的上皮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癌变 , 并且EBV病毒有不同的亚型 。
而一项由中国和新加坡的科学家团队联合开展的研究发现 , 广东地区80%的鼻咽癌患者体中都存在一种独特的高危病毒亚型 , 被称为BALF2_CCT亚型 。 感染该病毒亚型的患者 , 其鼻咽癌发病风险将增加11倍 。
该病毒亚型在非洲和欧洲极少见 , 中国北方人群感染比例也低于5% , 而华南地区的感染率则高达40% , 这或许为鼻咽癌在广东的高发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
鼻咽癌有“中国特色”,再次提醒:发现7个症状,及时去医院排除
文章图片
2、环境刺激
鼻咽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 , 有明显的种族和家族聚集性 。 最典型的为广州一个家族49人中 , 先后发现13例鼻咽癌患者 , 这或许与高发地区的饮食习惯和环境影响有关 。
传统意义上的广东居民喜欢吃腌制咸鱼、咸肉等 , 这类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奇高 , 而亚硝酸盐及其化合物被证实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
地区自然环境造成的人群对某些微量元素摄入失衡 , 如高镍低硒 , 也已被证实可诱发实验动物鼻咽癌 。 调查发现 , 广东鼻咽癌高发地区的土壤、水及大米中镍含量高于其他地区 。
鼻咽癌有“中国特色”,再次提醒:发现7个症状,及时去医院排除】3、基因遗传
2002年和2010年 , 曾益新院士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遗传》上先后发布两项研究成果 , 发现了鼻咽癌患者人群的基因易感位点 , 显示鼻咽癌确实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 有些人先天风险更高一些 。
二、发现这7个症状 , 得早点去医院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