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诊疗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肿瘤治疗的“热”与“冷”

在生物信息采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命科学学科高速发展下 , 精准医疗的大潮正在全球范围席卷 。
由于人类疾病的复杂、多样性 , 精准诊疗必须基于海量数据和多参数的表征 , 完善精准评估和个性化治疗将成为肿瘤防治的重要任务 。
此背景下 , 在2021年健康界峰会高质量分论坛上 , 与会嘉宾围绕着精准医疗推动肿瘤防治高质量发展议题 , 共研未来医疗新趋势 。 本次学术会议由泛生子基因特别支持 。
癌症防治形势严峻 , 如何构建肿瘤防治整合体系?
精准诊疗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肿瘤治疗的“热”与“冷”
文章图片
左上: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右上:江苏省肿瘤医院院长鲍军;左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右下:辽宁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赵岩
近年来 ,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 , 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能力、诊断能力有明显提升 。 但是 , 根据2020年最新数据 , 中国癌症患者457万人 , 位居全球第一 。
同时 , 中国癌症的发病趋势与死亡率正在缓慢上升 , 男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34.8% , 女性为56.8% 。 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公共议题 。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晓东分享的主题是“构建肿瘤防治整合体系 , 实现早防早检早治” 。 他表示 , 攻克肿瘤 , 最理想的当然是改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 , 让肿瘤发病率下降 。 如果暂时不能根治的话 , 希望通过二级预防 , 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我国构建了癌症的三级预防体系 , 第一级是树立健康意识 , 减少或消除各类致癌因素对人体产生的致癌作用;第二级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包括定期体检等;第三级是治疗癌症时 , 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 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 。
在此过程中 , 二级预防是最为有效也是最通行的手段 。 浙江省计划在2025年将癌症早期诊断率提升至60% , 2030年增长到65% 。
为提升癌症肿瘤的早筛率 , 浙江省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肿瘤防治网络 , 并以危险因素控制、防治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诊疗规范化等八大行动进行谋划 ,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综合防治管控体系 。
对于早筛的重要性 , 在圆桌讨论环节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张澍田表示 , 综合医院也需要重视肿瘤的早期筛查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指出 , 根据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 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烟草与饮酒、慢性感染、职业病等问题 。
对于二级预防体系 , 崔书中指出 , 美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疗体系 , 但我国在政策支持、仪器设备、居民意识、医保覆盖等方面都还有一定差距 。
由此 , 我国在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中也强调癌症的早期诊断、诊治、科学防治等 , 要将疾病治疗转向疾病健康管理 。
“我们要坚定信心 , 第一 , 全民的健康意识在提高;第二 , 政策的指引和引导力度在加强;第三 , 基因检测等新技术正不断发展 。 如果我们拿出疫情防控的力度进行肿瘤防控 , 未来癌症早筛率一定会上升 。 ”崔书中说道 。
癌症精准治疗的“热”与“冷”
精准诊疗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肿瘤治疗的“热”与“冷”
文章图片
左: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右:泛生子基因副总裁滕琳
展望未来 , 以往肿瘤治疗主要强调早筛和规范治疗 , 而精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 精准治疗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很多新的技术、方法和理念 。
“肿瘤防治作为系统工程 , 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 。 ”泛生子基因副总裁滕琳在致辞环节表示 , 精准医学的发展需要基因组学、现代影像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学科深度交叉 , 才能实现肿瘤的精准预防、精准诊断 , 才能为患者提供符合人体运行规律的防治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