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盖碗泡白茶,有没有必要动用克秤?看完这3点,你就有答案了( 二 )


玻璃杯泡白茶 , 200毫升水 , 投茶1.5克足矣 。
而煮茶时的比例又不一样 , 通常是300-400毫升水 , 投入1.5-2.5克干茶 。
在这些标准茶水比例下 , 茶汤滋味浓淡适中 , 符合大众茶友的口味 。
投茶量过多 , 会使茶汤滋味过浓 。
先前有茶友反映说 , 他的老寿眉饼用盖碗冲泡 , 茶汤滋味过浓是怎么回事?
味道浓?这个词跟老寿眉茶汤并不沾边 。
老寿眉饼的茶汤应当是香气馥郁、成熟 , 有浆感的 , 怎么会浓?

问其是不是品质原因 , 却得到茶友的摇头否认 。
茶友说 , 这是家里长辈按照严格的存茶方式自己存的 , 不会是品质原因 。
排除品质原因 , 大概率问题是出在冲泡手法上 。
细问才知 , 他并没有用克秤称茶 。
撬茶完毕后 , 他直接根据感觉将一小块饼放入盖碗内 , 便开始冲泡 。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
饼茶看似轻飘飘的 , 实际上很有重量 。
一小块饼 , 或许看上去不多 , 实际上它很有分量 。
若是将撬下来的饼直接冲泡 , 或许会导致投茶量过多的情况 , 使茶汤滋味过于浓厚 。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位茶友那样 , 喝到的是一杯浓厚的茶汤 , 并非好茶本色 。

和投茶量过多相反 , 投茶量过少时 , 会使茶汤滋味过淡 。
像冲泡叶片较宽大的寿眉散茶时 , 或许感觉上它的重量已经达到5克之多 , 实际上并没有 。
它只是看似蓬松 , 实际上却没有分量 。
若是冲泡寿眉散茶时 , 直接用手抓茶 , 而非用克秤称茶 , 则会导致投茶量过少 。
如此 , 泡出来的茶汤 , 滋味偏淡 , 香气也会寡淡许多 。
就算是品质再好的寿眉散茶 , 没有优秀的茶汤表现 , 也是一种浪费 。
总而言之 , 不论是冲泡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 , 也不论是冲泡散茶还是饼茶 , 都需要用克秤称茶 。
若是直接用手抓取茶叶 , 只会影响茶水比例 , 影响茶汤滋味 。
使茶汤滋味过浓、过淡 , 滋味不佳 。

《4》
克秤称茶好处三 , 显得更专业、更有仪式感 。
想必爱喝白茶的茶友 , 经常观看某些茶界老师的评茶视频 。
有时候 , 能从视频中学到许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
比如 , 如何辨别一款茶叶的好坏、如何正确泡茶、如何挑选茶具等 。
一些老师从泡茶器具到茶汤风味 , 将所有知识讲得面面俱到 , 令茶友们收获颇多 。
可也有些老师 , 显得并不是那么专业 。
比如 , 那些随手投茶 , 没有称重 , 没有遵照特定茶水比例去冲泡的老师 。
他们只是随手抓茶后 , 拿茶则装茶 , 再将其投入盖碗中 。
便开始品尝 , 开始发表对这款茶的观点 。

其实 , 他们这种做法最终得出来的结果 , 根本没有可信度 。
从专业稳妥角度看 , 称茶时精准称重 , 才能得出客观、真实、合理的试茶结果 。
若是随手抓茶 , 茶汤滋味并不准确 , 这样评茶也失去了意义 。
除此之外 , 泡茶待客时 , 使用克秤称茶 , 更有仪式感 。
用克秤将茶准确称重后 , 再投入盖碗中 。
再用沸水冲泡 , 最后出汤、分汤 。
一顿操作下来 , 会让客人感受到满满的仪式感 。
无形中 , 在确保茶汤风味的同时 , 也增加了不少喝茶的体验感 。
可谓是一举两得 。

《5》
克秤虽然看似平平无奇 , 可作用并不小 。
除了称茶 , 生活中还有许多用克秤的地方 。
比如 , 做蛋糕时 , 配方中的各种比例也是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