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发布,强调规范化病理诊断是基石( 二 )


正确的肿瘤分期是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基础 。 肿瘤分期包括肿瘤大小、累及范围(皮肤和胸壁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 乳腺癌患者都要进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 。 此外 , 在免疫组化和肿瘤分子病理检测及其质量控制方面 , 应对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病例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免疫组化染色 , HER2(2+)病例应进一步做原位杂交检测 。 评估ER、PR状态的意义在于确认内分泌治疗获益的患者群体和预测预后 , ER和/或PR阳性患者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
应建明表示 , 乳腺癌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都需要病理诊断 , 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 病理学在乳腺癌诊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 通过分类、分级和分期 , 为临床提供全面、翔实、准确的信息 , 从而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融入临床诊疗全过程
应建明指出 , 病理诊断是“金标准” , 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科室的诊疗质量 , 是临床多学科会诊(MDT)的重要依据和有力支撑 。 病理诊断可以为前期做出正确的诊断提供依据 , 也可以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随访等提供持续的支持 。 但是相对的 , 病理诊断是也存在局限性 , 受限于送检材料、检测手段、对疾病本身的认识以及治疗的影响等;同时 , 病理检测的特点是涉及面广、主观性强、定性多、定量少 , 因此在病理诊断前后都需要临床与病理的充分沟通 , 乳腺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报告也离不开多学科合作 , 临床与病理的充分沟通和合作是病理诊断及治疗准确的前提 。
应建明说 , 病理医生被称作“医生的医生” , 他们在MDT中时常充当“法官”的角色 。 MDT让不同专业的医生能够快速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 通过病理、影像、分子分型诊断等 , 尽快清楚全面地掌握患者个体情况 。 医生了解患者的信息越全面越仔细 , 对后续的治疗帮助就越大 , 从而对治疗决策做出准确的判断 , 如此才能把控好患者每个阶段治疗的关键时间窗 , 从而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 。
“每个肿瘤患者在接受同样的治疗后结局并不一定相同 。 ”应建明指出 , MDT病理诊断已融入临床诊疗的全过程 , 包括诊疗前、诊疗中、诊疗后的每一个细节中 。 乳腺癌在多学科治疗方面有着非常成熟的经验 , 病理报告的质量越来越影响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 作为单病种质控第一个试点瘤种 , 我们也确实看到乳腺癌诊治需要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的共同参与 , 大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 但相对传统的内科、外科 , 人才短缺、资金短缺、科室缺乏话语权等使当前很多医院病理科发展面临的困境 。 现在各类肿瘤的治疗进展非常快 , 一个病理科要面对整个医院的所有亚专科的需求 , 病理科人才储备必须跟得上这种快节奏的变化 。 病理医生的知识储备要时刻与临床医生保持高度适配 , 这样才能在MDT讨论中有足够的话语权 , 才能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实现转化创新 。
【乳腺癌|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发布,强调规范化病理诊断是基石】原文载于《医学科学报》 (2022-09-09 第9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