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报告501例!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

新增报告501例!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发布公告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 , 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 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政策解读》介绍 ,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 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 。 2022年5月以来 , 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猴痘疫情 。 多国疫情显示 , 猴痘已发生人际传播 , 并广泛传播到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 病死率约为0.1% 。 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 , 2023年6月开始出现本土猴痘疫情 , 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先后报告猴痘病例 , 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 。

考虑到猴痘疫情将在我国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 , 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开展猴痘疫情防控工作 ,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 , 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 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8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

9月8日 , 中疾控发布“2023年8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8月1日-31日 , 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501例猴痘确诊病例 。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98.9%病例为男性 , 92.5%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 。

二是病例中有5例女性 , 发病前21天内均有异性性接触史 , 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可能性大 , 异性伴侣中3例为猴痘感染者、1例近期有出疹史、1例无猴痘相关症状 。
【新增报告501例!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
三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 。 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中仅1人发生感染 。

四是93.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 , 5.3%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 , 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体检等发现 。

五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 , 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 无重症、死亡病例 。

事关猴痘
这些知识点也要知道
↓↓↓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 。 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

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

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 , 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 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 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 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

哪些是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

临床表现有哪些?

潜伏期5~21天 , 多为6~13天 。 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 , 体温多在38.5℃以上 , 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 。 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 。 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 , 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 。 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 。 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 , 直径0.5~1厘米 , 质地较硬 , 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 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4周 。 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 , 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