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淋巴瘤日|朱军、马军携手10位大咖畅谈淋巴瘤科普知识

世界淋巴瘤日|朱军、马军携手10位大咖畅谈淋巴瘤科普知识

文章图片

世界淋巴瘤日|朱军、马军携手10位大咖畅谈淋巴瘤科普知识

文章图片

世界淋巴瘤日|朱军、马军携手10位大咖畅谈淋巴瘤科普知识

文章图片

世界淋巴瘤日|朱军、马军携手10位大咖畅谈淋巴瘤科普知识

文章图片

世界淋巴瘤日|朱军、马军携手10位大咖畅谈淋巴瘤科普知识

文章图片



2004年 ,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淋巴瘤联盟 ,
共同将每年的9月15日 ,
确定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
20年过去了 ,
淋巴瘤已经跻身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 ,
但大众对淋巴瘤仍然知之甚少 ,
淋巴瘤的治愈率有多高?
哪些人群更容易患淋巴瘤?
淋巴瘤的高危因素都有哪些?
出现疑似淋巴瘤时如何进行处理或就医?
淋巴瘤患者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个个问号 , 一些常见的误区 ,
或是引发盲目的恐慌 ,
或是造成延误治疗的不幸……
今天是第20个世界淋巴瘤日 ,
为了让大众科学认识淋巴瘤 ,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
力邀10位淋巴瘤领域的大咖
对淋巴瘤知识进行全方位科普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
淋巴瘤患者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照护
朱军教授认为 , 淋巴瘤患者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照护 。 淋巴瘤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能结束的 , 只有把生命、尊重放在首位 , 才能给患者提供完善的照护与陪伴 。
“无论在门诊还是病房 , 都要和患者沟通 , 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患者的恐惧 , 让他们能客观科学地认识淋巴瘤 。 ”朱军教授表示 , 他们会结合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 , 给他们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
对于不同的患者 , 他们会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 在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对预后不好的患者 , 也要尽最大努力减轻他们的痛苦 , 给患者提供最好的照护 。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
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 居血液系统疾病首位 。 随着年龄增长 , 其发病率逐渐提高 。 到2030年 , 我国预计每年新增20万恶性淋巴瘤患者 , 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 。 虽然淋巴瘤是恶性的 , 但其治愈率较高 , 欧美先进国家淋巴瘤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可以达到68%~72% , 我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40%左右 。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 , 到2030年 , 总体癌症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15% , 淋巴瘤的临床治愈率需达到50% 。 为实现这一目标 , 需要临床、放疗、免疫、基础、转化和药学家需共同努力 , 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
医学的温度让淋巴瘤患者更踏实
医学是有温度的科学 , 所有科室都要对患者进行有温度的诊疗 , 医学是一个很复杂的领域 , 尤其是肿瘤专科医生 , 大多面对的是绝望的患者 , 因此一言一行必须有所考量 。
宋玉琴教授认为 , 医生必须理性和感性共存 , 以理性的角度对患者进行最好的治疗 , 以感性的悲悯之心照护患者 。
【世界淋巴瘤日|朱军、马军携手10位大咖畅谈淋巴瘤科普知识】另外 , 宋玉琴教授习惯用数字开解患者 。 “这些数字是有温度的 。 80%、90%的有效率是摆在淋巴瘤患者面前直观的结果 , 这让患者更有信心面对淋巴瘤这种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