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体质”哪个更健康?

关于“酸碱体质”的谣言近年来流传在网上、民间:人们把食物分成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 。 很多人认为味道酸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过多摄入酸性食物可导致人变成酸性体质,而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 往往和肿瘤、内分泌疾病息息相关 。 不仅如此,还有人称食物的酸碱性能决定生男生女,能影响孩子的发育!究竟食物分不分酸碱?食物的酸碱性真能改变人的体质吗?想要健康 , 必须保证身体处于碱性环境?
“酸碱体质”是10年前从美国传入的养生概念 , 许多碱性水、碱性保健品、碱性饮食随之铺天盖地而来 。 “酸碱体质论”的创始人罗伯特·奥尔德姆·扬(RobertOldhamYoung)在2018年11月2日当庭承认这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骗局!被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罚款1.05亿美元 , 也因非法行医被监禁 。
“酸碱体质”哪个更健康?
文章图片
但在产品广告的强大助攻下 , “酸性体质易得癌”“碱性食品有益健康”的观念早已在不少人的心底扎下了根 。 受“酸碱体质理论”的误导 , 许多人认为“要少吃肉类和五谷 , 多吃蔬菜水果 。 偏弱碱性的身体更健康 , 不容易生病” 。 然而 , 这是偷换概念 。 人体本身的pH值恒定在7.35~7.45之间 , 本身就呈弱碱性 , 并不存在酸性体质的问题 , 而且人体内的pH值也并不会因为任何饮食而受到影响[1] 。
现代医学和中医学都没有酸性和碱性体质的分法 。 人的体质不能简单地分为酸性或碱性 , 因为人体是异常复杂的巨大系统 , 包含各种小环境和体液 , 如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 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 。 不同体液确实有酸碱之分 , 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肠液呈碱性 , 但这并不等同于体质的酸碱性 。 所谓的吃酸性或碱性食物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 , 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 , 甚至诱发癌症等说法 , 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2] 。
日常生活中的所谓酸碱食物 , 是指食物在体外燃烧 , 最后剩余物如果是钾、钙、镁等金属元素 , 该食物为碱性;若最后是硫、磷、氯等非金属元素 , 则为酸性食物 。 不过酸碱食物的说法在营养学上是不科学的 , 不管是提倡吃蔬菜水果(通常认为是碱性食物) , 还是少吃肉蛋(通常认为是酸性食物) , 从营养学角度 , 和酸碱性无关 , 和营养成分有关 。
“酸碱体质”哪个更健康?
文章图片
身体如何自我调节酸碱平衡?人体有自身的酸碱平衡调节系统 , 其中包括肺、肾、血液的调节和组织细胞的调节 , 还有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磷酸氢盐缓冲系统等多种缓冲系统的调节 。 所有的调节系统把血液维持在弱碱性状态 。 一般是因为疾病或者药物因素 , 不是外界的食物所能决定的 , 通过饮食改变酸碱平衡本身就是一种伪科学 。 首先 , 一些疾病 , 如糖尿病、癌症;其次 , 发生腹泻或者呕吐时;再者 , 过度饮酒 , 造成酒精中毒;最后 , 容易忽视的是过度节食 。
“酸碱性食物”一说在民众中造成了很多困惑 , 不少人询问营养学会的专家 。 对此 , 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作出了澄清:“‘食物酸碱平衡论’称 , 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 , 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 , 能够纠正酸性体质 , 防治慢性疾病 。 事实上 , 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 , 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 , 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 , 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