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谨防心血管疾病发作( 二 )


在心脏疾病的早期 , 要加强预防 , 必要的时候进行治疗 。 宋贺主任在临床工作时 , 有时候遇到一些患者有多种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糖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出现心慌、胸闷 , 要做相应检查如心超 , 冠状动脉 , CTA等 。 宋贺主任建议 , 有症状的人 , 医生让你去做检查 , 千万要去做一下 , 这个很重要 。 现代医学借助器械的检查 , 是医学发展多年的成果 , 这个能证实医生的判断准不准确 , 不做的话诊断是不明确的 。 根据检查结果 , 若心血管堵塞 , 需要放支架 , 否则有心肌梗塞生命危险 。 不是所有的心脏疾病都需要吃药的 , 比如有些传导障碍心脏疾病 , 装个起搏器就好了 , 不需要吃药 。
心血管病:与情绪好坏息息相关
宋贺主任提醒 , 精神压力可导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缺血 , 即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 , 不少反复主诉心悸的患者均有焦虑症表现 。
那么 , 为什么情绪好坏与心脏病息息相关呢?宋贺主任解释道 , 人在抑郁或恼怒时 , 不易按照正常的饮食和运动作息 , 甚至会大量吸烟和酗酒 , 这对心脏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 而人体在精神压力过大时会产生应激反应 , 体内会释放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 , 导致血压和血糖增高 , 而且还会引起心血管收缩 , 心肌缺血 , 对心脏造成严重的危害 。
宋贺主任坦言 , 当心脏病患者合并有焦虑或抑郁的心理障碍疾病时 , 大多不会去看心理科医生 , 而仅因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躯体症状去心内科求医 。 同时 , 部分前往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并未患器质性心脏病 , 各项生理指标也没有明显异常 , 出现的类似心脏疾病发作的“症状”实为其内心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疾病所致 。
专家简介
宋贺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委员 。 在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 医学著作两部 , 主持科研项目两项 , 科研成果两项 。 在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二十余年 , 对心血管疾病有较深研究 , 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内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及疑难杂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