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谨防心血管疾病发作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衰中心宋贺主任提醒:
秋冬季节 , 谨防心血管疾病发作
秋冬季节,谨防心血管疾病发作
文章图片
文/尹学兵
炎热的夏季渐渐远去 , 大多数地区天气已转凉 , 除了日常增加衣物 , 做好保暖工作外 , 还需要警惕心血管等疾病的高发 。 在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 , 我们请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衰中心宋贺主任与读者聊聊心血管病患者如何做好预防 , 尽量不犯或少犯病 , 让患者平安度过秋冬季节 。
心血管病:秋冬季易发
秋冬季节,谨防心血管疾病发作】调查显示 , 气温每下降10℃ , 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7% 。 宋贺主任指出 , 天气寒冷 , 人体首先保证重要脏器如脑、心、肺、肝的供血 , 皮肤等周围血管收缩 , 血压升高 , 心率增快 , 增加心脏负担 , 容易诱发心脏疾病 。
天气严寒 , 大家对通风不太重视 。 宋贺主任表示 , 秋冬季窗户紧闭 , 室内的有害气体无法有效排出 , 新鲜空气无从流入室内 , 容易引发心脏疾病 , 甚至发生更严重的问题如心源性猝死等 。
心血管病:突发胸痛立即就诊
胸痛的病因非常复杂 , 宋贺主任强调 , 突发胸痛的病患最应警惕的是危及生命的疾病 , 特别是致命性胸痛 , 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 , 其可能的症状有心绞痛、剧烈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烦躁、大汗等 。 突发胸痛一定不要耽搁 , 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自己驾车或者乘私家车 , 也不要舍近求远 , 最好拨打120 , 利用急救车送到就近的医院 。
如果明确是“急性心肌梗死” , 应毫不犹豫地去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溶栓或急性心脏介入手术 , 并且一定要看急诊 , 不要因在门诊候诊而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120分钟内为救治的“黄金时间” , 时间就是生命 。
心血管病:出现征兆要警惕
宋贺主任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 她指出 , 如果出现以下几个征兆就要警惕是心脏出现问题 , 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
1、乏力 。 心脏病患者容易乏力 , 因为心脏血射出的少 , 全身供血都不好 , 有时候肺淤血 , 氧气缺乏 , 也会引起乏力 , 尤其是平时活动能力挺强的人明显感觉乏力有可能患有心脏疾病 。
2、气短 。 活动后容易气短 , 气不够用;有的人心肌缺血特别明显 , 或是心衰后都会感觉胸闷 。
3、疼痛 。 常见的有心绞痛 , 心脏的疼痛一般不会太短也不会太长 , 特别短的往往不是心脏病 , 往往是神经痛 , 针刺样的 , 一下一下没有了 , 心脏疼痛一般3-5分钟多见 , 当然也有长的和短的 , 如果说疼的很厉害 , 超过30分钟了 , 那可能就是心梗了 , 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
4、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引起的头晕、心慌、心悸 。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 , 就要警惕心脏病并发症的发生 。
心血管病:有症状要检查
预防心脏疾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 采取不同的方式和组合 , 不要强调某一个方法 , 不同的人给不同的预防方法 , 这样才是合理的 , 绝没有单一的方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 只有如此 , 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 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才能避免心脏病的发作,避免心脏病引起的意外 。
比如三高人群就要控制和治疗原有的疾病 , 预防心脏病;平时不喜欢动的人 , 要适当的运动;有的人太内向、偏执 , 要做心理方面的疏导 , 多融入社会 , 多与人交往 , 避免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脏疾病;长期酗酒的人要戒酒 , 避免酒精中毒性心肌病;喜欢吃肥肉的人 , 要预防心脏病 , 就要控制体重 , 健康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