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500万人正在失去记忆,药物可救吗?( 三 )

全球5500万人正在失去记忆,药物可救吗?
文章图片

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漫长而曲折的研发史中 , 疫苗“索拉珠单抗”(Solanezumab)的研发曾被寄予厚望 , 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
作为一种β-淀粉样蛋白抗体 , “索拉珠单抗”在细胞和动物研究中的表现十分精彩:它仿佛一个排水口 , 将β-淀粉样蛋白汇聚到一起 , 并从实验鼠的脑部清出 , 并改善了它们的记忆 。 但“索拉珠单抗”用于人体的试验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 在人体实验中 , “索拉珠单抗”接受者的表现与安慰剂接受者别无二致 。 其研发者美国礼来公司随后放弃“索拉珠单抗”疫苗的开发 。
人们还是没能等来这场热盼已久的“医学奇迹” 。 2003~2019年间 , 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并无新药问世 。 直至2019年11月2日 ,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有条件批准甘露特钠胶囊(GV-971 , 又称“九期一”)的上市申请 , 该药品为中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创新药 , 在2021年12月被列入医保 。 然而 , 对于“甘露特钠”的治疗效果 , 医学界一直都有异议 。
2021年 ,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通过快速审批通道批准阿杜卡尼单抗(Aducanumab)上市 , 这是FDA时隔18年首次批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 。 但阿杜卡尼单抗的上市同样争议重重 , 它存在副作用 , 且并未通过FDA评审专家的全部批准 。 2022年4月22日 , 药品开发商渤健宣布决定撤回Aduhelm(阿杜卡尼单抗的商品名)在欧洲的上市申请 。
直到现在 , 真正通过层层试验 , 并成功申请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不到十种 , 大部分都是针对症状而非病因 。
阿尔茨海默病与未来
近年来 , 每年都有超过一百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探索 。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役 , 其中的部分药物经历过多次临床试验失败 , 但仍然在改进疗法、调整剂量 , 试图改善试验结果 , 推进药物开发 。 这些药物将成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希望 。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中呼吁 , 全球卫生保健系统应该为50岁以上的人进行年度脑部健康检查 。 各国政府须尽早筛查出阿尔茨海默病人 , 在神经退行早期介入治疗 , 延缓认知功能丧失的时间 , 来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服务需求剧增 。
但在这场战役中 , 除了政府、医药企业、科学家与阿尔茨海默病人 , 还有我们所有人 。 在一款真正能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问世之前 , 我们是帮助病人对抗这场生理与心理双重战役的最佳药剂 。
上海“70后”女作家薛舒在纪实作品《远去的人》中记录了父亲患病后两年内的时光 。 智力、记忆力、自理能力急剧下降的父亲 , 已经无法辨认身边的所有人 。 但他们依旧每天陪着他 , 与他说话 , 带他出去散步 , 帮他修理头发与发丝......薛舒说:“除了这个家 , 这个由他与一个妻子 , 以及一对子女组成的家 , 他一无所有 。 ”
事实上 , 随着社会老龄化与发病年轻化速率的加快 ,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 但病症宣传与科普远远落后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 我们究竟该葆有怎样的价值观、采取什么样的举措 , 显得格外重要 。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 今年的主题为“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 。 尽管药物开发的历程依旧漫长 , 但只要我们携起手来 , 知彼知己、早防早智 , 就能更好地守护千千万万个病患家庭的宝贵记忆 。